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笑太極(1984)》袁家班+甄子丹=動作片?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課堂電影院(二)》鬼哭神號 Poltergeist(1982)
話說大學有堂課,老師每隔一星期會放電影取代上課教學,這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學生們還會暗自竊喜,覺得輕鬆不費力。剛開始選的片還算中規中矩,播像「搖滾教室」、「王牌天神」等喜劇,但後來老師就慢慢流露出本性? 可能他是恐怖片的愛好者,專門放冷門怪奇的電影,年代愈播愈老,連自以為是老片愛好者的我?還心想說不定能認出幾部,結果看得二丈摸不著頭腦,但後來回家試著調查一下,發現那些片大有來頭,雖然口味不合,但畢竟老片也有老片的滋味,既然農曆七月到了,就來應景回憶一下。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複雜 Complexity》聖塔菲風雲錄
整體的視野
北京一隻蝴蝶拍動翅膀會在德州引起龍捲風,假若有數千百雙翅膀在拍動,又會造成什麼天氣現象?當許多小的組成分子相互作用後,會讓整體「突現 Emerge」出新的反應,並在混沌及秩序的邊綠,達到某種平衡,美國新墨西哥洲聖塔菲研究院 Santa Fe Institute的科學家研究「複雜」,也開啟了一門新科學。
第一章 愛爾蘭的反叛英雄
亞瑟的困境,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他提出新經濟學的正回饋(報酬遞增),強調經濟體系不穩定而且受到政治、文化的影響,會由小小的偶發事件,連鎖到整個市場。但新古典經濟學派,認為經濟永遠均衡,供給等於需求,自由市場會選最出色有效的產品,不好的產品必然被淘汏,而且傾向負回饋(報酬遞減),沒有一家產品或公司可以獨佔整個市場。
第二章 諾貝爾大師的科學革命
柯文與他的夥伴們,為了要探討複雜系統,羅沙拉摩斯實驗室出身的科學家紛紛使出渾身解數,蘊釀跨學門的研究環境,建立聖塔菲研究院。但要以什麼方向做為首要一環?眾人邀請不同領域的人才,並說動花旗銀行的首席執行長(CEO),前來參加研討會,談論經濟和各體系的複雜議題。
第三章 探索魔鬼的祕密
喋喋不休的考夫曼,生命是由意外和偶發事件所堆砌而成,由內在、深層的創造力所編織而成,從牛津哲學到加洲醫學之路,他迷上生物細胞的分化,每個細胞有許多調節基因,好像開關一樣能打開其他基因,那麼會連接遺傳迴路,整個系統就是有秩序的活動,但誰來維持?何時會出現?唯有在鬆散的遺傳連結網路、基因開關的秩序才會出現,也許必須先達到複雜性的臨界點,就會有自動催化的組織,一個轉換帶動另一個轉換過程,產生更多新變動。
第四章 你們真得相信這套嗎?
亞瑟的初登場,將經濟學與物理學,巧妙地結合成複雜系統的自我強化機制。
第五章 遊戲高手
賀南參與「旋風計畫 Whirlwind Project」,到IBM了解電腦程式的概念,思考腦子究竟如何學習,利用電腦模擬,就是把電腦看成染色體,生物一開始的演化過程到產生族群,還從遊戲中學習,模擬電腦思考的過程,因為玩遊戲要懂生存、預測,最後贏得比賽,但很多時候預測,並不完全是靠人類有意識的模擬外界狀況後所做的思考,例如螞蟻散發出費洛蒙,當尋找食物時,如果螞蟻爬向的濃度高的地方,就愈可能找到食物,這種對費洛蒙產生的行為模式,比有意識的思考行為來得更有利。中古時代的建築,不像現今能算出結構載重再施作建築物,而是依靠代代相傳的經驗法則預測可以承受的重量,仍然能屹立千年。賀南喜歡從萬物中擷取不同的主題,然後看看把它們整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複雜適應系統:
1.每個議題的核心都自成一個體系,由許多「作用體agent」組成鬆散的網路,由下而上的作用體不斷發生作用,或對其他作用體起反應。
2.在組織上有許多不同層次,每一種層次的作用體都是更高層次作用體的基本單位。透過相互適應、對抗,這些作用體會不斷自我組織,或重組成巨大結構,新產生的結構都會形成新的行為模式,也就是突現。
3.所有系統都能預測未來,在運作累積相當經驗後,會不斷修正錯誤或重組單位,適應整個環境,有適應能力的作用體必須善於外界環境傳達給它的訊息,訊息的意義之所以突現,是因為訊息引發某個作用體去啟動另一個作用體,當接收到條件符合的訊息,作用體才會發生作用,一個規則開始後,很可能就會啟動整個系統。「若…則…」規則(if…then rule),例「若A則B,若B則C,若C則D….」,不同作用體的規則可能會不一致,若系統在真實世界歷練,能存活下來就是獲得正回饋,不斷改進就是演化。
第六章 混沌邊緣的生命
嬉皮科學家蘭頓,經歷反戰、「生命遊戲」、意外重傷,最後找到追求的目標,把人類演化理論整合成複雜科學,這其中蘊藏著統一性、元素組合、結構演化,及複雜系統獲得生長及生存的能力,如果能以正確的方式觀察,那麼就能掌握到演化的要義。於是蘭頓投入「細胞自動機」的實驗操作。由於生物自我複製極其複雜,必須其中運作流程的抽象法則,變成正確的電腦程式,無論自然還是人工,任何自我複製系統都必須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扮演程式的角色,製造後代的過程中執行的某種演算法,另一方面是能被複製並遺傳到下一代的被動描述性資料。而細胞自動機的形式,是一個以程式設定的宇宙,由宇宙時鐘來定義時間,由一個個分立、格狀的小細胞界定空間,每個細胞都是一個有限的自動機,只存在一種狀態下,時鐘每動一下,自動機就會由目前狀態和鄰居的狀態所決定,而轉換到新的狀態。因些這個宇宙的定律就是針對鄰居的狀態改變。這個系統自成一體,所以在沒有外界程式操控下,細胞自動機也能展現自我複製的現象。四種普遍性規則:
1. 第一級:無論開始時,細胞表現什麼狀態,在一、二個時步內,一切都會滅亡
2. 第二級:細胞隨機散置的最初形態,會很快合併成一組靜止的塊狀,另外幾塊則會週期性振動,仍給人停滯、死亡的印象。
3. 第三級:過度生氣蓬勃,這些規則會產生許多活動,一切都不穩定而不可預測,也就是混沌狀態
4. 第四級:既不是停滯的塊狀,也不是全然的混沌,而是會產生連貫性的結構,以一種奇妙的複雜的方式繁殖、成長、分裂並重新組合。
用對應的方式來比喻:
細胞自動機:Ⅰ及Ⅱ→「Ⅳ」→Ⅲ
動力系統:秩序→「複雜」→混沌。
物質變化:固態→「相變」→液態。
計算理論:停止halting→「生命/智慧」→不停止nohalting。
生命:過度靜止too static→「生命/智慧」→過度吵雜too noisy。
第七章 玻璃屋經濟
亞瑟的經濟學研究,採用賀南的分類者系統,當經濟不再維持理性、穩定的狀態,作用體將如何反應?有適應能力的作用體只會對報酬有反應,他們不需要假設報酬從何而來,因為系統不斷測試,哪些反應可得到報酬,既使面對沒有價值的資訊或是外在環境的改變,系統仍會繼續學習。但是系統仍然依賴程式的幕後設計來運作,作用體之所以能獲得報酬,是因為指定了輸贏的狀況。「艾可Echo」系統去除了外在報酬的條件,改由內部產生報酬,作用體在環境中漫遊,搜尋現有資源,當作用體相遇時會選擇戰鬥,如果攻擊對手獲勝後,則可得到對方的資源,有了充足的資源後才可複製繁殖,創造新的作用體。在真實世界的適應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任何有機體的生存,都要視它生存的環境所影響,生態系的有機體不是單純的演化,而是「共同演化coevolve」,在大自然中,花要靠蜜蜂來協助受粉,而蜜蜂則靠花蜜維生,彼此不但高度適應,同時也適應環境。賀南也不斷改進艾可系統,甚至加入讓作用體會彼此合作、競爭,因此不必設定誰最優秀,一切交給系統去決定。
第八章 等待卡諾
生命不是物質表面的特性,而是物質的組織,人工生命的運作原則是,生命的定律一定是以變動的形式的存在。無論機器所用的材質的什麼,機械流程的精髓是抽象的控制結構,能夠以一組規則來表現的程式,生命體系是機器,不像由設計師從上而下的設計,生命體系似乎都從底部向上發展,從簡單的系統中突現整體的結構,複雜的行為來自簡單的根源?(少即是多?)。相互連結的「節點」網路來代表一群相互反應的作用體,因些此力量蘊藏在連結點之中,而非節點(個別的作用體),整體的行為幾乎由連結點來決定,生命的意義在於組織,而不在分子,生命或心靈的神祕是在秩序和失序之間的某種「混沌邊緣」產生。如果系統顯現出大小不等的變化和騷動,而且變動的規範遵循幂律,那麼這系統就是在臨界狀態(混沌邊緣),演化系統一方面自我組織成新的結構,另一方面又把自我推到混沌邊緣,故我們目前所生存的世界由是我們自已塑造,我、你和金魚,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第九章 複雜之道
哲學的根本問題是「存在」,我們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宇宙為什麼會形成結構和秩序?為什麼會有意識?複雜科學的觀點其實是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去做,而是讓整體自我組織,進而突現出結構,也就是宇宙運行的法則,是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經歷草創、建立而大成的聖塔菲院長柯文,決定卸下職位,專心從事研究,眾人爭論日後的方向與繼承者,也在最後一章做出總結,未來不會停止變動,也不可預測狀況,但複雜適應系統或許可以幫助描繪出未來的藍圖。以故事性來說,《複雜》比《混沌》來得好看,因為內容以聖塔菲為主線,除了有研究院創立的過程,並用淺白的文字解釋複雜系統的理論,每章大概會有一到二個科學家的研究,穿插描述他們的心路歷程,每個過程環環相扣、一脈相連,就像和書中的角色們一起思考,若沒有這些鋪陳,單單解釋複雜系統,或許並不能產生太多共鳴和趣味性。而且看完大概會很羨慕,能在如此環境下,互相研討啟發,也有可能是作者過度美化的結果,總覺應該會啥科學家鉤心鬥角之類的伏筆,但是書裡的人物都光明正大地不可思議誒。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