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Ten Little Niggers/Indians)是開始看的第一本(之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略過不算,因為快忘記了)。《Ten Little Niggers/Indians》這首童謠給人一種詭異感,其實很多童謠或兒歌也是,常是重複同樣結構,一再變換,或許是這首童謠太過深刻了,它有奇異詭魅的韻律,像莫比烏斯環

作者對島上十人的心理描述極其細微,在他們十人一個個接連死去時,其他人的心理變化,又以薇拉•伊麗莎白•克萊索恩Vera Elizabeth Claythorne,最為深入。作者把她安排最在最後,冷靜沉著解決掉菲利普•隆巴德Philip Lombard後,她真以為島上只剩下她一人,結果就像童謠裡所寫的,她覺得太孤單,因為她無法跟所愛的人結婚,所以她只好投環自縊,一個也不留。有一版的電影很歡樂,好像把結局改成happy ending,把她和菲利普•隆巴德送作堆,他們故意設下圈套,引誘兇手現身,最後一起離開孤島。這也算是對童謠謀殺案的另一詮釋。最後一個小黑人沒上吊反而結緍了,薇拉和菲利普或許也很相配。
《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之祕寶島殺人事件,顯然沿用了《一個都不留》的架構。有孤島、人偶、造假的邀請信等,幸好後來就不太像,不然Agatha Christie的書迷可能就來抗議了。但其實我還滿喜歡金田一這一系列故事,雖然超多地方是仿效Agatha Christie寫的手法,至少還有用心在編寫。比《名偵探科南》來的好,科南裡面的內容寫得很不合理,而且還能畫這麼久,這才是讓我覺得最不合理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