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Agatha Christie (九)》東方快車:高爾夫:畸形屋


《東方快車謀殺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人老了,總是會忘記,幾年前曾經看過一次書,只記得兇手是複數,其他內容大多都忘記了,記憶這種東西是有選擇性的,情感愈強烈的事物,愈難忘掉。這本東方快車謀殺案,大手筆地安排十二位兇手,橫跨歐亞的東方快車,來自各國的男男女女,身份地位職業性格各不相同,但共有著難忘的傷痛,而把他們聚集在一起。動機是為了復仇、公平及撫平傷痛,在看了不少推理小說裡,這個動機最為光明正大,雖然是私刑復仇,死者罪大惡極,法津判決不了他,但命運仍把他
帶上了一班東方快車,雖然謀殺也不絕對是公平正義的,但兇手們精心策畫,不拖泥帶水,連累其他者,若不是因為大雪阻斷交通使列車停擺,這一場東方快車謀殺案在完成後,十二個兇手只會是十二個不相干的同車乘客,不過人的背後總是會有張隱形的網子,把人連接在一起,既然有兇手,被害者,當然也可能有個偵探也搭上了這班列車。 書和電影都很好看,電影詮釋的東方列車充滿復古奢華的異國風味,畢竟現在要憑空想像幾十年前的時空,總會有差距,看電影的好處就是把想像具體化,演員和場景都十色出色,史恩康納來也有參演,想當年他在第七號情報員續集中也搭過東方快車,可惜Albert Finney的白羅扮相,不太欣賞,比較喜歡Peter Alexander Ustinov的胖老爹白羅。

《高爾夫球場命案 Murder on the Links》
高爾夫球場命案之海斯亭上尉的羅曼史,是的,這本書的主角,不是白羅,也不是倒楣的死者,而是純情熱血又悶騷的大叔海斯亭上尉,作者算相當偏愛這個角色,常常安排豔遇, 白羅也對他很好,這整本書的重點是大叔,謀殺案只是場弄假成真的悲劇,當以為一手安排好的劇本天衣無縫,等著的是海外的新生活就要展開,結果躺在面前的是真正的屍體,那可不是常人能承受得住。唉~可是除了死者的遺孀之外,好像沒人真正感到難過,連兒子還在舊愛和新歡之間游移不定,只能說人算不如天算。

《畸形屋Crooked House》
這本書不怎麼喜歡,首先男女主角不討喜,另外作者把兇手的所做所為,都歸類為遺傳因素,書內有些論述很不滿意,像…家族中的最壞的遺傳都落在兇手身上,天生就有精神怪僻-一棟畸形屋的畸形兒….好像這就是理所當然,為何兇手會如此冷血瘋狂的原因,遺傳有好有壞,但不見得全是因為遺傳,兇手才會如此冷血瘋狂,我認為是家庭教育的問題,父母完全放任不管,兄弟姊妹也很少公平對待,長久下來自然會產生扭屈的心理人格,而日復一日,一家子相處在一個屋簷下,就像個壓力鍋一樣,爆發的對象自然是最親近的家人,而兇手下場自然也很可悲,但該受教訓的其實是那些自以為是的家人才對。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Jane Austen 》場景


「…喬治亞式建築風格流行於喬治一世到四世統治期間(1714~1830),它代表的是將家居生活、優雅與舒適結合得空前絕後的時代。

…….英國人重視的是鄉間生活,住在鄉間的人所做的休閒活動就是互相拜訪,不過社交的方式極富隱私意味,他們派遣僕人為信差與緊鄰的鄰居互通訊,以免不速之訪 …….」
《金窩、銀窩、狗窩:人類打造舒適家居的歷史》魏滔.黎辛斯基/著,貓頭鷹,2001

「 英國貴族除了在倫敦有住家,在鄉間也還有祖傳的莊園。上流社會人士會在「社交季」期間住在倫敦,亦即五月至八月間專門辦舞會、宴會與社交活動的時間,也正巧是國會會期,並在松雞狩獵季節開始時結束。到了鄉間,男人多半的時間都在狩獵。而女人做刺繡,聚集一處時他們就玩牌,他們熱衷於散步。 」


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巴頓別墅 Barton Cottage
屋前的場地只是一小塊綠色草坪,她們從一扇整潔的腰門進入宅內。巴登別墅作住宅用,雖然嫌小,卻舒適緊湊;但作為別墅是有缺點的,因為房屋式樣平板,瓦蓋屋頂,百葉窗沒有添上綠色,牆上也沒有冬青藤覆蓋。一條狹窄過道穿過宅子直通後園。門廳兩旁各有一間起居室,大約十英尺見方;再進去是下房和樓梯;此外還有四間臥室和兩間閣樓。
這所宅子的位置和理想,緊靠屋後和兩側不遠處,都是高高的山丘;有些小山是開闊的丘陵,其他都是耕地和茂密的樹林。巴登村大部分都坐落在這樣的小山上,從別墅窗口看出去,景色宜人。在屋前眺望,視野就更加開闊了,從那裡可以俯瞰全穀,看到山谷外的田野。環繞別墅的群山就在那個方向形成山谷的盡頭,山谷又在兩座最陡峭的小山谷中間叉開出去,改了方向,也換了名稱………我有些想法,想把這個過道併到其中一間去,也許再加上另一間的一部分,把剩下的地方留做過道;這樣一來,加上一間新客廳,這個添蓋起來並不難,還有樓上一間臥房和一間客樓,宅子就成為一所非常舒適的小別墅了。
德拉福莊園Delaford Park
德拉福莊園真是個好地方;正是我說的一處老式的好地方,生活舒適,方便的設備應有盡有;高大的花園圍牆團團圍住,掩蔽在當地最好的果樹叢裡;花園一角還有一棟桑樹,可好了!另外,還有個鴿棚; 幾片好魚塘和一條非常漂亮的人工河;總之是想要什麼有什麼;而且離教堂又近,離大路只四分之一英里。所以一點也不單調,因為只要坐在宅後一座古老的杉木涼亭裡,就能看見所有路過的車輛。啊!真是個好地方!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漢福斯特牧師府 Hunsford
房子很小,但是建築結實,使用也很方便;一切都佈置得很精巧,安排得很調和,伊麗莎白對夏綠蒂誇獎備至。只要不想起柯林斯先生,便真正有了一種非常美好的氣氛。
潘伯利莊園 Pemberley
花園很大,只見裡邊高丘低畦,氣象萬千。他們揀一個最低的地方走進了莊園,在一座深邃遼闊的美麗的樹林裡坐著車子走了好久……伊麗莎白滿懷感觸,無心說話,可是看到了每一處、每一角的美景,她都歎賞不已。他們沿著上坡路慢慢兒走了半英里光景,最後來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山坡上,這也就是樹林子盡頭的地方,潘伯裡大廈馬上映入眼前。房子在山谷那邊,有一條相當陡斜的路曲曲折折地通到穀中。這是一幢很大很漂亮的石頭建築物,屹立在高口上,屋子後面枕著一連片樹林茂密的高高的小山岡;屋前一泓頗有天然情趣的溪流,沒有一絲一毫人工的痕跡。兩岸的點綴既不呆板,也不做作。伊麗莎白高興極了。她從來不曾看到過一個比這裡更富於自然情趣的地方,也沒有見過任何地方的自然之美能象這兒一樣的不受到庸俗的沾損。
那是一間寬敞舒適的大屋子,佈置得很精緻。伊麗莎白稍許看了一下,便走到窗口欣賞風景。他們望著剛才下來的那座小山,只見叢林密佈,從遠處望去益發顯得陡峭,真是個美麗的地方。處處都收拾得很美觀。她縱目四望,只見一彎河道,林木夾岸,山谷蜿蜒曲折,真看得她心曠神怡。他們再走到別的房間裡去看,每換一個房間,景致總會兩樣,可是不管你走到哪個窗口,都自有秀色可餐。一個個房間都高大美觀,傢俱陳設也和主人的身份頗為相稱,既不俗氣,又不過分侈麗,比起羅新斯莊園來,可以說是豪華不足,風雅有餘。

諾桑覺寺 Northanger Abbey
諾桑覺寺 Northanger Abbey
每到拐彎處,她都帶著肅然起敬的心情,期待看到它那砌著灰色石塊的厚牆,屹立在古老的櫟樹叢車,太陽的餘暉映照著它那哥德式的長窗,顯得十分壯麗。誰會想到,那座房子是那樣低矮,她穿過號房的大門,進入諾桑覺寺的庭園時,發覺自己連個古老的煙囪也沒看見………
一座寺院!是呀,能親臨其境有多高興啊!但是,她朝裡環視了一下,不禁懷疑她見到的東西是否給她帶來這樣的感覺。滿屋子富麗堂皇的傢俱,完全是現代風格。再說那個壁爐,她本來期待見到大量刻板的古代雕刻,不料它完全是朗福式的,用樸素而美觀的雲石板砌成,上面擺著十分漂亮的英國瓷器。她帶著特別信賴的目光朝那些窗子望去,因為她先前聽將軍說過,他出自敬重的心情,注意保留了它們的哥德式樣,可是仔細一看,與她想像的相距甚遠。誠然,尖拱是保留了,形式也是哥德式的,甚至也有窗扉,但是每塊玻璃都太大、太清晰、太明亮!...當她第一次從草坪觀看寺院時,不覺被它的富麗堂皇迷住了。整座大樓圍成一個四方院,四方院兩側聳立著綴滿哥德裝飾的樓房,令人為之讚賞。樓房的其餘部分被參天的古樹和蔥鬱的林木所遮掩,屋後有陡峭的蒼山為屏障,即使在草木凋零的三月,山景也很秀麗。

曼斯菲爾莊園 Mansfield Park
曼斯菲爾莊園 Mansfield Park
芬妮因為住的小閣樓太狹小,連書架都放不下,有時她就把書及所養的花草放在這裡,不時會來看照一下花草,或是拿本書…….漸漸地,她愈來愈喜歡這裡,不斷添花草和書籍,在裡面度過的時光也愈來愈多。就這樣,她自然而然地佔用了這個房間,因為這對誰都沒有妨礙,所以大家也都公認這間房子屬於她。從瑪麗亞十六歲那年起。這間屋子就一直叫做東屋,而這間東屋已明確地成為芬妮的房間,就像那間小閣樓一樣。

愛瑪 Emma
唐艾比 Donwell Abbey
這兒的房子又大又有派頭,位置相宜,與眾不同,是在一個不怕風雨的低處;大果園一直延伸到草地,草地上有小河,但因老式房子不講究視野開闊,在艾比幾乎看不到那條小河;一排排大樹如亭如蓋,儘管當時講究時髦的人多,敗家業的人多,這些樹卻安然無恙。愛瑪與這個地方現在和將來的主人都是姻親,因此感到驕傲和得意。與哈特菲德相比,這裡的房子大些,式樣也不同,占的地盤不少,曲折而無一定規則,裡面的房間大都很舒適,有一、兩間特別講究。總之,它建的時候十分考究,看起來很得體。住在這裡的人家又是真正的名門望族,血統純正,愛瑪愈看愈覺得了不起。

勸導Persuasion
厄派克羅斯莊園 Musgrove Park
厄派克羅斯是個中等大小的村莊,數年前它還完全保留古老的英國風格。村中,看起來比小地主和勞工的房子高級的只有兩棟,一棟是鄉紳的宅邸,有高牆、大門、老樹,是堅固的古老建築;另一棟則是小而舒適的牧師館,為整潔的庭園所圍繞,葡萄樹和梨樹各一棟,讓其藤蔓和枝子裝飾著窗子四周。當鄉紳的兒子結婚的時侯,就把一棟農家改建成別墅,做為他的居處。這棟厄派克羅斯別墅有迴廊、法國式的窗子,以及其他綺麗的裝飾,因此,跟四分之一哩外那具有更堅固穩重的建築物和庭園本身,同樣吸引著旅行者的目光。
哈維爾之家 Captain Harville`s home
屋裡每個房間都很小,若不是從心底熱誠邀請的主人,是不會想到這裡能容納這麼多客人的。關於這一家安妮有片刻的驚訝;但看到哈維爾上校獨創的設計和精巧的佈置之後,她的驚訝很快消失,換成喜悅的心情。他盡量活用原來的空間、彌補出租房子傢俱的不完備,並補強了門窗,以防可預期的冬季暴風雨之侵襲。各個房間,有屋主以尋常狀況提供的一般必需品,以及與此成為對比的、以稀有物種的木材巧妙製成的幾樣手工藝品,和哈維爾上校曾經訪問過所有遙遠國度的稀奇而貴重的物品,這種多樣性的裝飾對安妮而言不只覺得有趣而已;因為這樣的多樣性全部跟他的職業有關,例如由這種職業的勞力所產生的果實,職業影響其習慣的結果,職業所提供的象徵平安和家庭幸福的情景等等都讓安妮感到既欣喜又心痛。


大體而言六部書的主題除了談情說愛愛描述之外,我更感興趣就是英國鄉紳的家居生活,從舞會、打獵、拜訪到房屋改裝等…都是常出現在書中的情節,過得既優雅又悠閒。作者經常用對比的手法,來諷刺那些過得既富裕卻又空虛的生活。就像華而不實的豪宅還不如一棟整潔精巧的雅舍。書中出現的家居場景,雖然只是些柴米油醬醋茶的生活瑣事,但給人親切愉悅的感受,以莊園名稱為做書名的曼斯菲爾莊園和諾桑覺寺,同時也點出這些居住場所的重要性,因為書裡的另一主題-女主角的經濟來源,通常是透過婚姻或是遺產來增加收入,但無論是貧窮或富裕,這些不動產大多是給男性繼承,而非整天打理家務的女性,不得不依附在男性之下,只要求一個舒適的家,一個可以遮風避雨、寄託心靈的小舍

《Agatha Christie (八)》鴿群:沉睡:零時

《鴿群裹的貓 Cat Among the Pigeons》
以阿加沙. 克莉絲蒂的作品來說,算普普通通的內容,因為有些凌碎雜亂,本書的主線分成-中東某國家的叛變及英國一所女子寄宿學校,以我來說,並不喜歡叛變的部分,但它畢竟是一個把貓引到女校的香餌,所以也不得不加入一些情節加強,可是有些片段顯得沒頭沒尾,不具說服力,像茱利亞的夜半驚魂也很沒頭沒尾,但還算達到懸疑的效果。另外像本書的關鍵證人-阿普瓊太太第一次出現時,在學校裡認出一位在戰時的舊識,可能是情報員,竟然也沒想到他為何出現的理由,只會嘮嘮叨叨地講個不停。結果兇手也很無趣,與其他的兇手比起來較平淡無味,場景發生在女校,不可避免的有過多女角,男性角色嚴重缺少,雖然白羅後半段有出來客串一下,也挽回不了平淡無力的男主角,很不具存在感。連照慣例通常男主角多少有些桃花運,但一個也沒有,因為本書重點是以女人為主,兇手本是身懷任務的間諜員,潛入學校搜查,結果被人發現後殺人減口,這是第一起謀殺,而第二起謀殺的兇手,卻是因為這所學校而引起,因為校長太遲疑不決,導致她常年的追隨者出於嫉妒,把眾人認為的繼承者給做掉,最後還因保護校長而中槍,結果校長和另一個年輕的繼任者一起經營學校,所以最糟糕冷血的是校長呀,玩弄人心於股掌之間 !!

《沉睡謀殺案 Sleeping Murder》
內容是一對新婚夫婦,想找棟房子定居,結果太太搬進去後,發現到處都有這熟悉感,童年深埋的記憶,竟是目睹一個命案現場…開頭很不錯,看得津津有味,但是看到中間時,情節跳到《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內容,因為是從圖書館借來的舊版書,印刷頗為粗糙,所以從後面接著看時,當場趣味大減。
《零時 Towards Zero》
開頭由三個不相干片段所組成的楔子,零時-當謀殺開始,到結束的高潮,一切歸於零時後。開始做的就是再反推回到起源的,通常是很久以前的某一刻,那一個零時動機,從零開始,再歸於零時,一個奇妙的平衝點。本書看完後覺得,竟然會有如此簡單的謀殺方式,與如此大費周張的嫁禍方式。,動機是扭屈的恨意,這種類型的謀殺案,看起比較有意思,不會像有些謀殺案發生後,結果只是出自一個非常單純的原因,例如金錢或是滅口。而這一本書算是相反的,病嬌的兇手因為恨而不擇手段地設下陷阱,就是殺人嫁禍給別人,而落入陷阱的鳥兒,因恐懼或是長久來懼怕,其實這一個刻上,會感覺一種解脫,覺得都無所謂了。所以講了半天只是想說,人在某時刻,明知是錯的,但仍會不由自主地做出違背本意的事,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而是只想快快解脫,如此而已。

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花與愛麗絲 Hana And Alice (2003)》陽光充足的房間



甜美、歡愉、悠閒,這就是青春呀

二女一男的暗戀物語,《渺渺》跟它的結構很像,但不得不說看起來刻意造作,劇情普普,拍得並沒有比較好,我寧願看花與愛麗絲。內容雖只是十五六歲的少女,和好朋友一起上學,嬉鬧聊天,課後的社團活動,文化祭…但是電影裡精緻的光影感,把這些平凡的生活場景塑造得如此唯美自然。讓人看了就是浮現-這就是青春的感覺呀!!

劇情像是花與愛麗絲的生活片段隨意擷取所組成,因為這部是岩井俊二在03年所拍的短片,後來又延伸成電影。電影不是流水帳般得帶過,有的互不相關,但有的就像神來之筆一樣,那麼的靈活生動。屬於青春的記憶,被來拿譜成一首歡愉的樂章,現在看到這部片,總是會有一股莫名的哀傷,就像是古代人也常常傷春,因為春天櫻花盛開,但轉瞬又紛紛凋謝,迷人又短暫的青春,乍看之下無憂無慮,但每個年紀都會有各自的煩惱,回首當年的自已,總會有一番不同的感受,覺得心境外貌上的轉變,都與過去大不相同,而十年後的未來,是不是仍會感嘆現在的自已,沒能把握住什麼,但依然會對愛麗絲在陽光充足的房間,隨意起舞的那一幕所感動。

《Jane Austen》最佳綠葉

目前很少有出版社一次出完珍.奧斯汀六部全集,能選擇的中文版本少的可憐,很多都缺東缺西,不然就是嫌排版封面不優,幸好最近流行重新翻拍文學名著和舊電影, 而ITV在2007年推出新拍的Northanger Abbey、Mansfield Park …這系列推出的時機真是恰到好處呀! 跟舊版比起來,人物選角都還算符合原著且年輕化,除了Mansfield Park的女主角之外,拍得也相當不錯。剛好也買齊六本書,就來比較一下書裡內容,每個角色都寫得靈活靈現,最常出現的配角典型:玩弄女人的浪蕩子。他們不是有錢有勢,就是面貌英俊、風趣幽默,十分吃的開,而他們的存在,幾乎讓男主角提心吊膽,怕女主角被追走。常連作者都給予他們最華美的辭藻,形容他們言行舉止,描述他們的惡行惡狀時,大都透過旁人轉述,不直接破壞他們的形象


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約翰·韋勒比John Willoughby
身份:艾倫漢姆莊園的準繼承人
成就:把瑪麗安·達斯伍Marianne Dashwood迷得神魂顛倒,又與一位十分有錢的女性結婚,還有一個私生女。
出現場景: 把扭傷腳的瑪麗安,一路抱她回家。
女主角觀點: 他的容貌和神情正符合她想像中某一個心愛的故事裡的英雄形象。
語錄:那就是我看到的她最後一次,最後一次的樣子-她呈現在我眼前的最後模樣。那真是可怕的情景啊!可是今天當我想到她真要死去的時候,這對我倒是某種安慰,因為我自以為能真切地看到她臨終時別人看到她的那副樣子。我趕路來的時候,她就在我眼前,一直在我眼前,就是那副樣子,就是那種神色。
結局:過得很好,但對瑪麗安念念不忘


勸導Persuasion -威廉·艾略特先生Mr. William Elliot
身份:
沃爾特·艾略特爵士 Sir Walter Elliot的準繼承人
成就:和一個身份不如自己但十分有錢的女性結婚,妻子過世後,追求安妮·艾略特 Anne Elliot
出現場景:開頭以回憶的方式出現,中間在萊姆旅館出場
女主角觀點:他看起來莫約三十,雖然不是長得很英俊,卻給人好印象。安妮心裡很想知道他是誰。
語錄:安妮·艾略特這個名字,長久以來對我是具有吸引力的聲音。它一直具有激發我想像的魅力。如果容許我大膽地說,我但願這個名字永遠不會改變。
結局:把克萊太太成為情婦安置在倫敦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喬治·威肯George Wickham
身份:Pembreley莊園管家的兒子,是個軍官
成就:與麗迪亞·班內特Lydia Bennet私奔成婚
出現場景: 在梅裡東一出現便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女主角觀點: 威肯先生憑他的儒雅舉止,就足以博得在場每一個人的好感。他言談風趣迷人,一舉一動都令人眼睛一亮。莉琪臨走時,滿腦子裡只有他一個人存在。
語錄:「對,但我絕對不會去為難他的,除非我對老達西先生忘恩負義。」
結局:與達西先生成為連襟 。

曼斯菲爾莊園Mansfield Park -亨利·克勞福特Mr. Henry Crawford
身份:克勞福特將軍的侄子
成就: 把倫敦社交圈和曼斯菲爾莊園的小姐們迷得團團轉。
出現場景:前段
女主角觀點:至於亨利,雖然二位表姊一再誇他相貌堂堂,但在她看來,他依然其貌不揚,因此,她絕口不提他。
語錄:我還從沒有想過要討一個女孩的歡心,而和她在一起待這麼長的時間,卻碰了一鼻子的灰!我從來沒遇到一個女孩這樣板著臉對我,她的神情彷彿在說:「我不喜歡你,我絕不喜歡你。」而我非要說:「我一定要讓妳喜歡不可!我一定會改變這個局面的。」
結局:追求芬妮差點成功,最後與瑪麗亞私奔

愛瑪Emma法蘭克·丘吉爾Mr. Frank Churchill
身份:韋斯頓先生Mr. Weston的兒子,從小過繼給有錢的親戚
成就:讓珍·菲爾費克斯Jane Fairfax的祕密訂婚,並死心塌地的等待
出現場景: 以書信的方式出現
女主角觀點: 他長得一表人材,那身材、風度、談吐都不多見,臉上充滿他父親特有的氣質和活力,給人的印象是精明能幹。她立刻對他產生好感。
語錄:「兩人太相配了,完全是巧合,他們在遊玩的地方認識的,居然結婚了!在巴思他們相識大概才幾個星期。碰得特別巧!在巴思這樣一類遊玩的地方要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性格很難,根本不可能,要說瞭解完全是句空話。真正瞭解一個女人的性格得在她自己家裡,或者當她與別的女人在一起的時候。要不然得靠猜,靠碰運氣,往往命運又捉弄人。多少男人一見傾心而悔恨終身啊!」
結局:與珍·菲爾費克斯成婚
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 -弗雷德里克·蒂爾尼Frederick Tilney
身份:蒂爾尼將軍General Tilney的長子
成就:出場就成功地約到有婚約在身的伊莎貝拉·索普Isabella Thorpe跳舞。後來一直和她調情
出現場景:中間在舞會上亮相
女主角觀點:「…她帶著讚羨不已的心情望著他,甚至想到有人可能覺得他比他弟弟還要漂亮,雖說在她看來,他的神態還是有些自負,他的面龐不那麼惹人喜歡。」
語錄:人最容易受自已感情的矇騙
結局:回到軍隊

這些只是個人的小小比較。論起來傲慢與偏見喬治·威肯,最後人品出身最低,全身上下只有一張臉能看,加上他又孤家寡人沒什麼親戚,所以才會汲汲於利也從未對誰動過心,把女人的功力最不怎麼樣,書中有提他曾追過一位女性,但也不了了之。令我有些同情的是曼斯菲爾莊園的亨利·克勞福特,從書中描述他外貌平平,但憑著風趣的言行,竟能讓倫敦交際圈的年輕女孩著迷的不得了,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功力,唯獨碰上芬妮踢到鐵板,但這麼貪心了,老想著全世界的女人都會愛上他,所以下場就是失去他最想要。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28天毀滅倒數 28 Days Later(2002)》HELLO? HELLO? HELLO!

本來是抱著不純良的動機而看的,因為Cillian Murphy的關係,才會一個人在半夜而且還是空無他人的宿舍裡看,說穿了只是想炫耀很厲害而已。最近在比較沒那麼可怕的家裡拿出來看,發現導演也是抱著挺不純良的動機在拍這片,否則男主角一上場就讓他全裸入鏡,明明只是撞到頭,會有醫院把病人全脫光還不給病袍穿的嗎?!想表現病毒入侵醫院,逃命的倉促感也不是這樣的吧。

這部片拍得有多麼好,我也不多說了,一直以為這部是很正經嚴肅的災難恐怖片,可是後半段Jim、 Selena和Hannah來到軍營,結果那群阿兵哥滿腦子想得就是SEX,甚至猜測導演有暗示那位較瘦弱的軍人Jones,可能已經被當成替代品很久了,由那粉紅的圍裙、女性化的綽號,還有透過Maj. Henry West的口中得知,Jones曾想要自殺,因為他感到絕望,少校只得安撫人心,承諾屬下們給他們女人,因為女人代表未來,都不知道女人有這麼偉大哩! 所以Selena和Hannah必須扮演慰安婦的角色, 後來男主角終於發威了,之後的雨中激戰拍得真得很精彩,阿兵哥們全都給做掉了,一直想談的是,後來才注意到細節或者是想太多的暗示,那尊放在古宅裡的雕像,是勞孔Laocoon像,依常理來說,導演把它放電影裡,不會是沒有用意的,印象中的雕像應該是勞孔和兒子們才對,在維基百科上寫得是,雖然勞孔是特洛尹戰爭裡,因為多嘴而被海神派蛇纏死的人物,但有人說勞孔其是因為在獻給波塞冬的聖地上進行“生殖活動“而受到懲罰,並不是多嘴才死的,只是時機太湊巧被人誤解。這可以解譯為啥只有勞孔出現而沒有他兒子們,不過也可能只是為了畫面好看吧,那些阿兵哥因為太想進行生殖活動,以至於遭到自做孽的下場。以上只是本人不正經也不負任的說法,並沒有啥根據,只依據那座雕像由此推論,並不確定那座真得是勞孔像。


另外要提的是Cillian Murphy這個演員,雖然長得俊俏有型,但吸引的不是這點,而是那帶著孱弱、神經質、令人感到不舒服(無眨意)的眼睛,至少演員中還沒幾個有這種特質,而且他演得片都有一定水準,雖然不知為啥拍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小配角,當初並不知他有演,因為沒認出來,只覺得這人的眼睛讓人不舒服,邪邪的,直到冥王星早餐之後才改觀,變色龍一般的演技,簡直是個折磨人的小妖精?!太厲害了~!!!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Agatha Christie (七)》美索不達米亞:褐衣男:萬靈節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 Murder in Mesopotamia》
同樣是白羅在海外辦案,充滿異國的情調的一本書,但說實在除了命案發生在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考古團裡,但對於古文明並沒有太多著墨,有些描寫阿拉伯壯麗的景色還不錯,雖然有白羅出場,但沒有其他討喜的配角們,看完沒有很喜歡。 依前幾本的經驗得知,兇手高達八成會是....,所以看到後半已猜到兇手就是....,冷酷無情的太太被冷酷多情的兇手做掉,動機是真正的情殺,這還挺稀奇的,以阿嘉沙.克莉斯蒂的作品來說。

《褐衣男子 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這書寫比較像是冒險刺激的愛情小說,而不是推理小說,主人翁也是阿嘉沙.克莉斯蒂在其他書裡常拿來嘲諷批評的年輕女郎,一位孑然一身的孤女,在目睹到一椿可疑的命案後,追查線索,甚至搭上一班往南非開普敦的輪船,而在船上她也遇到真命天子。大體而言寫得不錯,以女主角有勇有謀的表現來說,好像阿嘉沙.克莉斯蒂只寫過幾位有如此出色的描寫,另一位同類型的角色,是在《無人生還》裡的薇拉,但可惜英年早逝,而本書的安妮運氣就很好,屢次遇到危險能轉危為安,還能遇到很多位追求者,雷斯上校和哈瑞,但被拒絕的總是深情悲苦的大叔,另外就連幕後藏鏡人「上校」也對她很有好感,至於上校的真正身份究竟是誰?原本是猜布萊兒夫人,畢竟上校也有可能是女的,但其實她扮演的是討喜的配角們,而上校一早就出現了,以致於令人察覺不到,但真相其實就擺在眼前。

《萬靈節之死 Hallowe'en Party》
情節小枯橾,內容就是大家一直回憶一個美麗但腦袋空空的花瓶-羅絲瑪麗,她死於萬聖節,而一年之後她的丈夫決定辨同樣的宴會,因為他相信羅絲瑪麗是死於謀殺,結果他也死在宴會上。這本書有猜到那位姑媽很可疑,大概是因為她是唯一不在宴會現場的人,但是又很喎噪,所以覺得她應該是兇嫌,但後來才知還有二位主謀,就是萬能祕書和不成材的表哥。看完後的感想,會有這樣的結果,一切都是死者咎由自取,這對夫妻沒什麼在用大腦思考,一個只會談情說愛,另一位把事情都交給別人去處理,才會造成別人趁機可入的機會,幸好女主運氣不太差,沒被愚蠢的姊夫給害死,因為他糊裡糊塗的當了替死鬼,幸好這部雷斯上校有出來客串一下,算是意外的賣點。↓最糟糕的其實是這個封面,明明不是被槍打死的,怎麼還會出現槍呀?!

《Agatha Christie (六)》死亡約會:牧師公館:白馬

《死亡約會 Appointment with Death》
看完覺得有些草草了事、不夠過癮的結尾。故事大體上發生在白羅的海外旅行中,一戶有錢的美國家庭,被病態的後母控制著每個人行動與心理,他們來到耶路撒冷遊覽,結果這個性格扭曲的母親被謀殺,全家都有嫌疑與動機,雖然那一家人的心裡都懷有恨意,但反而沒有下手,結果兇手自是一個不相干的人,動機是為了滅口。在阿嘉莎·克莉斯蒂所寫的偵探小說中,殺人動機大多是謀財害命,其次是殺人滅口,情殺與復仇似乎比較少,

看完沒太多感想,作者常常用奧菲麗亞-哈姆雷特的人物,來描寫人物的形象,像有《第三個女郎》、《加勒比海島謀殺案》和本書都出現這類描述,真是達到自我耽溺的最高境界。
一個女孩沿著山丘斜坡信步而行。她以奇異而帶有韻律的步子行走,宛如精靈,金紅的頭髮在陽光中閃閃發光,豔麗神祕的微笑漾在美麗的唇角。
「真美….奇異的動態美。奧菲莉亞應該像這樣子演出—像年輕的女神,掙脫了人類悲歡,充滿幸福地從別的世界蕩遊而來…


《牧師公館謀殺案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
這篇是瑪波小姐初登場之作,謀殺案就發生在她所居住的聖瑪麗村,一個英國典型的小鄉村。本書的中心人物除了瑪波小姐之外,還有瑪波小姐的鄰居牧師夫婦們,透過牧師的第一人稱主述,三番二次地側面描寫瑪波小姐精準無比的觀察及判斷力。這次謀殺案確實曲折離奇,但說穿了也很平常,動機也是謀財害命,幸好本書有歡樂的配角們,悶騷又肉麻的牧師夫婦,從頭到尾最愛放閃光的就是他們。

《白馬酒店 The Pale Horse》
這個的名字老讓想到那「白馬非馬」的謬論,正如本書的書名,白馬酒店也並不是酒店。大概是因為有白羅的好朋友奧利佛太太有出場,不至於讓人感到乏味,因為這類型的角色,往往是扮演偵探身邊有著好狗運,常常點破疑團但本身並不自覺的人。而多嘴好事的奧利佛太太在《第三個女郎》確實很搶戲,但在本書中就比較少出場,不過她還是扮演了提醒者與紅娘,把男女主角兜在一起。 白馬酒店裡的兇手說實在令人想不到,但因為我們心中常會假定一個冷靜聰明的兇手形象,但往往真兇看起來會是在你我身邊的普通人。

《電影音樂》重慶森林/California Dreaming

一部電影若有出色的配樂,絕對是加分加分再加分,畢竟聲色迷人,視覺與聽覺二者若結合在一起,更能使觀眾的印象更深刻。《孽子》《墨利斯的情人》《艾莉蜜的異想世界》這幾部的配樂,我都很喜歡,單獨聆聽也很好,出現在電影中更是相得亦彰。每一部都有影像與音樂搭配最神來之筆的片段,偶而留意電影出現的音樂,感到興趣的就找來聽一聽。


音符有畫龍點晴之妙,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家衛的《重慶森林》的「California Dreaming」、「夢中人--王菲」我更喜歡原唱Cranberries的「Dreams」,只要這二首的旋律一響起來,就會想到《重慶森林》,我還記得那時第一次看到重慶森林這片也是在下午,最容易做白日夢的午後,電視上己經播了一半,看到王菲偷偷跑到梁朝偉家裡時,那段「Dreams」帶出一股輕快隨性的氣氛,那首「California Dreaming」象徵自由快樂的國度,美國就是能給人這種感覺,雖然不見得是事實。真希望時間就能停留在那個午後,作白日夢的下午。
另外就配樂來說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把配樂運用的出神入化的境界,雖然恐怖片向來不是我的菜,但還是在半夜一個人把這片看完,最大誘因其實是Cillian Murphy的關係,幸好沒有太恐怖,還在能接受的範圍。另外還有《神祕肌膚》《花與愛麗絲》,這二部電影裡的配樂絕對以壓倒性優勢得到喜愛的前幾名。

(28 Days Later-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課堂電影院(一)》非關男孩About a Boy(2002)

當年高中某堂課的老師放給我們全班看,那時還年輕,對電影的印象知道是休葛蘭跟一個髮型很怪的小男孩演的英國片,心裡還以為會有啥曖昧,所以耐著性子給它看完,雖然內容用大量的溫馨歡樂的情節來掩蓋那些可疑之處,但結果証明休葛蘭還是對小男孩其實很有愛呀~想當年主演這部片的休葛蘭,一向是演風流英俊的小生,但這部改演一位三十多歲的單身雅痞Will,雖然有點小聰明,但看起有些憨憨的,電影中設定是靠著父親寫的聖誔歌曲的版稅過活,衣食無憂,四處獵豔,還想出一招:專釣單親媽媽的點子,因而結識Marcus。當一個依靠遺產生活的單身男子,住在像IKEA家具型錄裡的房子,沒有啥人生目標。另一個是有著自殺前科的媽媽,在學校常被欺負的小男孩Marcus,當他們相遇後所發生的故事。

Will痛恨每年的聖誔節,到處都會播放Will父親寫的歌,只能躲在家裡看著科學怪人的DVD,當Marcus邀到家裡過節時,雖然不情願但還是去赴約,眾人交換禮物時,Will送了一張CD還有一台CD Player給Marcus,當年這段還讓我們全班發出一聲羨慕的驚呼,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好康的禮物,之後兩人的生活慢慢有了好轉,直到Marcus的媽媽又再度出現情緒失控,Marcus想幫助她使她好受,他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唱歌,讓她快樂,而Will也在此時發覺他最重視的,其實就是每天會來按他家門鈴的Marcus,因為無論他過著再充實的品味生活,依然是一座孤島。他決定找Marcus的媽媽,帶她去阻止Marcus去做這件等同自殺的行為。最後那段歌藝表演,只能說休葛蘭老著臉皮去搞笑還真不適合他,結尾的聖誔節,Will依然在家看著科學怪人的dvd,只不過身邊多了Marcus和其他人。

現在重看後發現更多趣味之處,這部片的配角們近年都還活躍在銀幕上,可見演員的實力堅強,像Toni Collette之前看《小太陽的願望》覺得媽媽很眼熟,後來才發現她正是這部片裡,Marcus的那個神經質的媽媽,Rachel Weisz也是飾演一位單親媽媽,不過她的演出並沒有很出采,焦點仍是在休葛蘭與小男孩身上。


電影主題曲也令人印象很深,由Badly Drawn Boy所唱的Silent Sigh,可以說是先在MTV上聽到這首歌(MV拍得有點像AI),才會注意這這部片。有次在工作室放出來時,曾被同學說:聽起來很色,雖然的確出現了可疑的喘息聲,但不得不懷疑起,為啥別人都沒留意到,偏偏他還注意到這可疑的地方,其實心裡有鬼的人,可能才會想太多吧。
(←當年的小男孩變得如此粉嫩動人)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父子迷情(2003)》 Father And Son

網路上對這片的評價大多是唯美詩意,獨特的光影,父子間的禁忌之戀….不過還是要來說說我個人的感想,當年這部片上映時,甚至還有想去電影看的念頭,可是因為想到一個女生上電影院看這種片,其實擺明了就是個腐女,所以還是打了退堂鼓,一個人偷偷欣賞就好。

俄羅斯向來給人的印象就是神祕遙遠的國境,電影更是不常見到,這部片拍得很意識流?! 演員時而喃喃自語或者對水說話,背景也搞不清楚在那個城市,只知道在某個古城裡,街道上極少有其他人,好像這個城鎮是寂寥無人的,若不是看到橫亙在上空的高架橋及飛機,看到兒子的房間裡,竟然有台電腦時,才確定背景時間是現在,但是昏黃的光影,讓人覺得時間彷彿沒有在走動,很不真實的城市,令人覺得他們父子倆生活在一個平行世界裡的小閣樓上。



故事情節很簡單,時間只發生在短短的週末,兒子只想和父親在一起渡過,但是有一堆外人打干擾,他不想訪客、前女友、鄰居接近父親,因為他父子倆之間容不下別人。電影裡不斷出現路人帶著窺視好奇的眼光看著他們,看與被看之間遊移不定,還會出現謎樣的畫外音,但旁人也插不進父與子的世界。與其猜測他們之間的曖昧,還不如就抱著窺看的心理,看著兩人平日生活點滴,看著寵溺兒子的父親,對長大成人的兒子將要離開的不捨,充滿無奈的表情,最後雖然父與子又再夢到相同夢境裡,但只剩下父親獨自在雪地裡的背影。

感想是有點小悶到,但只能說這種等級的電影,很難不被悶到,但是那個父親真得無可挑剔,容貌俊美,又會煮飯做家事,簡直就是個賢妻良母型的好爸爸,看了真羨慕,另外我覺的是年下攻(揍)。

《迷情花園 (1997)》 The Hanging Garden


早年對這片的印象來自於春暉電影台(SUN MOVIE),現在己經停播了,真是時代的眼淚呀,從前最喜歡留連在那幾台電影頻道上,春暉常播些文藝腔很重,看不懂的片,但那時有個同志影展吧!!其實我大多沒看過,播出的時段好像是太晚還是不在家的樣子~還記得其中一部的預告短片就是迷情花園,當年還以為它是有點恐怖的電影,預告上好像是說:「離家多年的威廉在回家參加姊姊的婚禮隔日,看見以前的自已吊在花園的樹上…」一直感覺得是鬼魂之類的電影,不過它又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迷情花園,讓我一直念念不忘,終於多年後把它找來看。

拍很好看,內容屬於通俗易懂,魔幻寫實的風格。其實電影預告上寫的確沒錯,但把它寫出來和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故事的大綱並不等於故事的情節。 場景很美,依山傍水的環境,有著花園的房舍,住著平凡的家庭,離家多年的Sweet William(石竹),叛逆的姊姊Rosemary(迷迭香) ,辛勞的母親Iris(鳶尾花),脾氣暴躁父親Whiskey Mac(玫瑰),年老失憶的祖母Grace(芸香),常說fuck you的小妹Violet(紫羅蘭),還有姊夫Fletcher(菖蒲)和勞叨的姑媽Laurel(月桂),既是美麗的花卉也是家人的象徵,而電影中籠罩著紫色,曖昧神祕夜色中發生最不可告人的祕密。

電影中又分成幾個段落:現在,過去,現在。開場的婚禮把這個家庭裡縈繞多年的夢魘點出來,第二段是十年前,父親重視他的花園遠比家人要來得多,或著是說把對家裡的愛轉移到他的花園裡 (我家裡的老頭很像),於是母親才是撐起家庭的人,她必須照顧祖母,料理家事,還害怕William與好友Fletcher之間的微妙的情傃被父親發現,而帶William去找妓女Dusty(矢車菊),隔天William在遭到Fletcher的拒絕後,再也承受不住這一切,於是採取最激烈的手段,在平靜的午後,走向花園裡…電影這段拍非常柔靜唯美。

後半段回到現在,婚禮過後母親走了,沒有人知道她上哪去,而父親似乎對這一切都朦朦懂懂、茫然不覺,因為他們都忘不了William在花園上吊的那一幕。 姊姊之所以選在花園裡結緍是為了要看見William回來的樣子,而不是他花園上吊的情景,Fletcher也對William帶著討好補償的心態,母親一直等著回來,她甚至還強逼Dusty生下William的孩子,就是小妹Violet。家人可能對William懷抱著歉意,但他們也無法挽回那天所發生的事,故此背負多年的夢魘。最後William選擇輕輕放下過去,帶著Violet走了,不再是逃離,只是離開。 順帶一提,這部電影其實沒有那麼沉重也不壓抑,配樂就像輕快的民謠。

(↑↑↑非常不搭的結尾,看看就好)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Jane Austen》"珍"的不錯看~!

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前幾年拍成電影後,又陸續有幾部ITV改編的迷你影集,演員也都找還不錯的演員,拍得很年輕化,現代感很重。最早看得是《傲慢與偏見》男女主角都是傲驕,《艾瑪》女主角很勢利,《理性與感性》女主角們遭遇最衰小,《曼斯菲爾莊園》諾里斯太太非常搶戲,《諾桑覺寺》女主角最天真好狗運,《勸導》女主角遭遇第二衰小,作者嘲諷的人事物,實在太一針到位,又不見血,珍.奧斯汀留下六部精雕細琢著作,幸好不多,貴精不在於多產,她的風格就是充滿田園的家居生活,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是很好的解悶小品。
(這個是眾人公推最好的版本)

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生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期,同時期美國發動獨立戰爭(1775~1783),法國也爆發了法國大革命(1789~1794)。她創作的六部作品順序: 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djudice)、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三部是在20歲~22歲之間創作,曼斯菲爾莊園(Mansfield Park)、愛瑪(Emma)、勸導(Persuasion)是在36歲~41歲完成。
當時英國的時代背景是喬治三世統治的漢諾威王朝(1760~1820,攝政時期 1811-1820)。歐洲正是拿破崙戰爭期間,文學也從古典主義轉折到現實主義。珍.奧斯汀的作品正是處於這時期。
奧斯汀一家
父親:喬治.奧斯汀George Austen----牧師
母親:卡珊朵拉 Cassandra
長子:詹姆士 James----牧師-
次子:喬治 George----寄養(殘疾)
三男:愛德華 Edward ----過繼
四男:亨利.托馬斯 Henry Thomas ----出版代理人、牧師
長女:卡珊朵拉..伊莉莎白 Cassandra Elizabeth----未婚
五男:法蘭西斯.威廉. (法蘭克) Francis William (Frank) ----海軍
次女:珍Jane ----未婚、作家
六男:查理斯.約翰 Charles John ----海軍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Agatha Christie (五)》鐘:謀殺啓事:葬禮

《鐘 The Clocks》
一開始有精采懸疑的切題直入,一個離奇的命案現場,只有目擊者與盲人屋主,但再看下去後,出現一對很無聊的男女主角,男主角的功用就是把白羅請出場和追求女主角,女主角的作用更微不足道,除了發現命案現場和與男主角談戀愛,出來三二下也沒啥功能性。而劇情有時不得不跳到他們身上時,與謀殺案其實沒有太多關連。而謀殺案看似令人不解,但重點跟本不在命案現場,而是死者為何而來此地,因為沒有一個人認識死者,但不會有人無緣無故來此,因此死者必定是一位有目的而來的訪客。拜訪的就是巷中的某一住戶。

所以後半段的重點就在與鄰居的對話,這也是作者常用的手法,從平常的言談中找出暗藏的証據,和常看的偵探劇不同,白羅反而先找眾人對話中不合理的地方,互相推敲再拼成一塊完整的畫面,其次才是解釋那些看得到証據,因為那些常是故意誤導人們,藉此掩人耳目的東西,不過人在言談裡很難不留下蛛絲馬跡,因為你確實做了這件事的話,即使口頭想要否認,但心裡有鬼的人還是會在對話中露出馬腳。這種做法有相當難度,因為言語聞談不易紀綠,尤其還要記憶力極好的人,才有可能辦得到,所以本書的男主角還有一個功用,就是把那些住在周邊的鄰居們的証詞紀綠下來。

看到後來時就馬馬虎虎帶過,因為完主不想看男女主角的進展,所以最後揭開兇手就是鄰居時,還想不起來他們說了那些不合理的地方,被白羅查覺。翻回去重看時還真得很不起眼,但這代表作者成功地唬過讀者,把破綻藏著那麼不引人注意。結局差強人意,除了兇手之外,其他像是盲人的真正身份、男女主角在一起(這是一定的結局),都在預料之中。

《謀殺啓事 A Murder Is Announced》
此書寫得非常精彩,中間甚少冷場。兇手有隱隱猜中,一開頭看到那則謀殺啓事時,兇手的反應很冷靜,像是早就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通常人的反應是疑惑、奇怪,而不是有條不紊地的安排宴會,除非他正是策畫者,才會有這麼處之泰然的反應。在宴會中果真發生了謀殺,同住在這棟屋子裡的人自然有最大嫌疑,而這些房客們有些藏有雙重身份,各有目的而來,到後頭才會一一揭開,這種謎中有謎的巧妙安排,令劇情顯得不至於單調薄弱。
因為本書是由瑪波小姐出場,其實主角的設定是老奶奶時,你必需看到他慢慢衰老,會真得不太舒服,深怕他會突然遭到意外。而且書中自然瀰漫著一股感傷的氣氛,書中那段描寫當你年老時,身邊卻沒有一個朋友,可以談談當年的往日情懷時,這種黃昏派的寫法,還真令人莫可奈何。書中又有出現可疑的蕾絲情誼,不過下場都不太好,都是同居住在一起好朋友,但描述很像是T和婆,甚至當兇手做掉其中一人時,另一位還顯得很激動。而真兇也一手安排,讓老友安樂地死去時,也顯得非常傷心,因為不得不親手斷送他的性命,那段真得令人印象深刻。兇手一而再,再而三地殺人,為了一份本不屬於他的財產,但兇手認為財產本應歸他所有,沒什麼不對。就像金田一新版的露西亞人偶殺人事件中的女傭所說,如果一想到這份財產本來應該屬於我時,就更想要了,而且還會不擇手段去爭取它。想到這裡時就覺得兇手雖是可恨之人,但必有可憐之處。

《葬禮之後After the Funeral》
本書所發生的事件,同樣也是從一個家族而展開,這戶老管家帶著感傷的口吻來回憶從前的美好日子,由盛轉衰的宅邸。不過葬禮之後才是重點所在,被殺者與兇手的因果關係,與葬禮並沒有太多關係,兇手只是試圖製造一種假象,想把殺人的動機牽拉到家族祕辛中,其實就是死者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是兇手,動機只為了想一償長久來的心願,在那家族的人眼中看似微不足道,因為他們在葬禮之後都可得一筆優渥的遺產,兇手其實並不冷血貪心,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只想謀取一筆足夠資金,想完成小小的心願,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