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Agatha Christie (六)》死亡約會:牧師公館:白馬

《死亡約會 Appointment with Death》
看完覺得有些草草了事、不夠過癮的結尾。故事大體上發生在白羅的海外旅行中,一戶有錢的美國家庭,被病態的後母控制著每個人行動與心理,他們來到耶路撒冷遊覽,結果這個性格扭曲的母親被謀殺,全家都有嫌疑與動機,雖然那一家人的心裡都懷有恨意,但反而沒有下手,結果兇手自是一個不相干的人,動機是為了滅口。在阿嘉莎·克莉斯蒂所寫的偵探小說中,殺人動機大多是謀財害命,其次是殺人滅口,情殺與復仇似乎比較少,

看完沒太多感想,作者常常用奧菲麗亞-哈姆雷特的人物,來描寫人物的形象,像有《第三個女郎》、《加勒比海島謀殺案》和本書都出現這類描述,真是達到自我耽溺的最高境界。
一個女孩沿著山丘斜坡信步而行。她以奇異而帶有韻律的步子行走,宛如精靈,金紅的頭髮在陽光中閃閃發光,豔麗神祕的微笑漾在美麗的唇角。
「真美….奇異的動態美。奧菲莉亞應該像這樣子演出—像年輕的女神,掙脫了人類悲歡,充滿幸福地從別的世界蕩遊而來…


《牧師公館謀殺案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
這篇是瑪波小姐初登場之作,謀殺案就發生在她所居住的聖瑪麗村,一個英國典型的小鄉村。本書的中心人物除了瑪波小姐之外,還有瑪波小姐的鄰居牧師夫婦們,透過牧師的第一人稱主述,三番二次地側面描寫瑪波小姐精準無比的觀察及判斷力。這次謀殺案確實曲折離奇,但說穿了也很平常,動機也是謀財害命,幸好本書有歡樂的配角們,悶騷又肉麻的牧師夫婦,從頭到尾最愛放閃光的就是他們。

《白馬酒店 The Pale Horse》
這個的名字老讓想到那「白馬非馬」的謬論,正如本書的書名,白馬酒店也並不是酒店。大概是因為有白羅的好朋友奧利佛太太有出場,不至於讓人感到乏味,因為這類型的角色,往往是扮演偵探身邊有著好狗運,常常點破疑團但本身並不自覺的人。而多嘴好事的奧利佛太太在《第三個女郎》確實很搶戲,但在本書中就比較少出場,不過她還是扮演了提醒者與紅娘,把男女主角兜在一起。 白馬酒店裡的兇手說實在令人想不到,但因為我們心中常會假定一個冷靜聰明的兇手形象,但往往真兇看起來會是在你我身邊的普通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