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Agatha Christie (十四)》煙囪:空幻:命案目睹:清潔婦

《煙囪的秘密 The Secret of Chimneys》
本書算是《七鐘面之謎》的前傳,人物有相關,事件都發生在古老的煙囪大廈裡,雖然伯爵一家是煙囪大廈名正言順的主人,但書裡只算是配角,主要人物是由巴特警長主導,但以他的內容照慣例是政治或上流社會的機密,這種情節看看就好,因為很難想像當時的社會局勢,總是對書裡描述的狀況不太了然,所以都把注意力放在配角身上,有幾個偏愛角色都戲份很少,像伯爵小姐只出場幾次,愛開快車,男孩子氣,不擺架子的貴族小姐,和年輕的比爾,上班會摸點魚、耍點小奸詐,像小狗般的個性,還有嘮嘮叨叨的伯爵,都讓內容逗趣不少,甚至書裡還安插了一段忠僕獻身記,看到這段時,心裡還胡思亂想了一下,實在是很曖味的對話呀。
「…..多謝好意,但是,我不需要一個貼身僕人。」
「你現在是我的主人了,我要忠實的伺候你。」
「是的,但是我僱不起呀。」
「我不要你的錢,我以前伺候我的主人。現在我要伺候你一輩子…. 」


《空幻之屋 The Hollow》
這本書從頭到尾,都令人覺得很深悶,書裡的人物一點都不討喜,看完有一股很難訴說的悶虛感,並不是情節很無趣空洞,內容描寫死者帶著妻子,到朋友的鄉間的別墅渡周末時,同時情婦也在此地,還遇到多年前的戀人,隔天白羅到此作客時,目擎死者在泳池內,死前吐出了情婦的名字,旁邊還有同時來到的眾人,及手上拿著槍的妻子……. 雖然這場謀殺案如此的戲劇化,但是眾人只是扮演各自的戲份,所以書裡寫的筆調就是給人一種冷漠虛幻不實切,跟書名不謀而合。

《命案目睹記4.50 from Paddington》
人在做天在看,不管做什事甚至是虧心事時,在你以為做得天衣無縫時,也可能會被某個人不經意地看到,就像在書裡的命案現場,在兩班平行移動的火車,剛好在某個時刻同時並行,於是成了這個同步空間,但下一刻行駛較快的列車把命案現場載往他處,這是一個奇特的開場,之後這個目擎者正是瑪波小姐的朋友,兩人決定要調查這個不尋常的事件,之後回到正常的模式,在調查之下,發現那班列車會過一處最不注意的地方,附近只有一戶人家,於是才把本書另一女主角:露西小姐給請出來,這個角色算是很有趣,牛津畢業的高材生,卻選擇做一個截然不同的職業:家務管家,而且做得有聲有色,這書裡甚至人人都喜愛她,其實書裡的偵探主要是由她扮演,負責潛入這戶人家,靠得就是高超的本領,發現了屍體,所以這樁命案才得以成立,否則這一切只會成為兩個老太太的空談。

《清潔婦命案 Mrs. McGinty's Dead》
白羅的最佳搭擋-海斯亭大叔,雖然不是每本書都出現,但白羅三不五時,就會提到他最親愛的朋友,可見海斯亭在白羅的心中佔有極大空間,而本書開場白羅雖有點多愁善感地感嘆退休後的無聊生活,但總是會有命案找上門來,起初的確有些沉悶,茫無頭緒,因為只是個不起眼的清潔婦命案,死者依靠租屋及幫人打雜的收入渡日,沒有大風大浪的人生,很難想像有人想致於死地,直到白羅找到了線索-一則新聞剪報後,劇情才為之一轉,那篇報導內容,是以四個悲劇的女性為主題,就像幾年前電視常播「台灣變色龍」、「玫瑰瞳鈴眼」等,以重大離奇社會案件改編的類新聞報導,像這類的新聞的確很能吸引市井小民的目光,這也因為把過去塵封的記憶再度提出來,後來才導致命案的結果。本書奧利佛太太再度出場,總覺得這個角色,在某種程度上是作者的寫照,同樣的以寫推理小說成名的女作家,常常出現,她不斷地在構思靈感,常常以直覺判斷,卻總是出錯,但有她在歡樂度就會提高不少,與白羅一搭一唱地配合。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Death on the Nile (1978)》歡樂無比的配角們


電影拍的超級歡樂,最近又拿出來重溫了幾遍,發現某些小地方挺令人在意,像是後來才知道 Mia Farrow也有演出主角之一,還有法國小女僕竟然是 Jane Birkin!!! 麥教授 Maggie Smith也有演一角,這版本還有很多隱藏角色,所以主要的三位主角雖還算稱職,但是仍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移到搶戲配角身上,其實喜歡這部的原因,是配角(歡爾的活動布景)和復古華麗的背景,主戲沒什麼在看,也沒太多感想。


這些配角們最搶戲的,就是斯凱勒太太與她的看護鮑爾斯小姐,是由兩大戲精 Bette Davis與Maggie Smith所飾演, 從這一對身上不難看出,小說裡一些很難描述的地方,放在電影上就很能把它暗示出來。首先這二人的身份,Mrs Van Schuyler是一個有錢的美國老婦人,Miss Bowers是她的看護,乍看之下名為主僕,電影演的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Miss Bowers對MrssSchuyler的態度就是一副愛理不理,要不要隨你拉倒,雖然Mrs Schuyler被她氣得牙癢癢的,但她終究能把Miss Bowers吃的死死的,從兩人的相處模式來看,似乎私底下相處時,Miss Bowers很愛吐Mrs Schuyler的槽,但在有外人在場時就顯得比較謙卑一點,但也很不客氣。在這個架構下,每場戲幾乎都很很歡樂有趣。再來,從兩人的服裝打扮,從出場到最後,Mrs Schuyler穿得就是一副有錢的老婦人的穿著,但Miss Bowers穿得卻要來的男性化,手上常叨著一根煙,與Mrss Schuyler的打扮一對照,形成很明顯的對比,一個女性化,一個偏男性化,但是Miss Bowers的服裝常常是西裝外套配襯衫加領帶,但穿的仍是裙裝,不知當時這樣是否如此是很正常,看在眼中,覺得這類雌雄莫辦的風格,顯得格外有吸引力,像男女反串,男扮女,女扮男,就是多了種心癢癢的誘惑,印象最深的是二人出場的第一幕:

Mrs Schuyler:你說話可要謹慎點,鮑爾斯,小心我把你辭了!
Miss Bowers:我在乎這個?!
Miss Bowers:華盛頓有錢的寡婦可多著呢!都想雇個能按摩又能順從她們的人。
Miss Bowers:你要辭就辭吧!
Mrs Schuyler:好大的脾氣,鮑爾斯,看來你需要散散心了…
然後當Miss Bowers從坐在沙發上到站起走向Mrs Schuyler時,那幾步路,Miss Bowers走起來就是輕描淡寫,潚洒自如,要是這二人的角色改成男性,我認為絕對會引起更多睱想......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Agatha Christie (十三)》命運:漲潮:黑麥:

《命運之門 Postern of Fate》
看完後浮現第一個念頭,這樣就結束了嗎???看不懂也,還是因為太零零碎碎的看,沒有一提作氣地看完,所以沒進入狀況, 但再重翻過一遍後,還是覺得很怪異不解。湯米與杜本絲夫婦的最後一案,照例是女主角嗅到不尋常的事件,開始調查而後遇到危險,而男主角就分頭進行收拾善後,這篇故事開始還可以,但是情節發展顯得太理所當然,搬家就一定會剛好住到藏有祕密的房子,還一定會找到藏有祕密的線索,又會人來告訴主角,這些祕密的真相等等….這些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但不喜歡本書在影射什麼政治局勢的祕密,好像一公開就會牽動世界,搞得神祕兮兮,但重點是看完書後還是不知發生了什麼的,所以很難進入狀況。可能是對這類有關政治的題材沒興趣,也沒耐心再去看第三遍,可能過一陣再看本書,就會突然懂了~~(屬於後知後覺的類型,都是某一天才會突然開竅!)阿嘉沙.克莉斯蒂作品中的湯米與杜本絲夫婦和巴特警長出場的書,多半是政治或情報戰的內容,白羅的題材就比較多樣,而瑪波小姐通常就是鄉材的謀殺案,顯得平易近人。

《漲潮時節 There Is a Tide》
看完後覺得稍為補償上一本的不滿,作者這本書就是要推翻先入為主的印象,一次還不夠,還得上下左右,耍了三四遍才夠。照例出場的人物仍然很多,也是跟金錢有關。另外書裡一直提大戰結束後,人們對舊時的感嘆懷念,阿加沙.克莉斯的寫作的時間很長,書中總會看到一些描寫,對戰後新的社會的轉變與舊時的對比,雖然現在年代又不同了,但也對那些懷舊般的氣息感同深受。回到書裡的情節,一個家族裡的遺產糾紛,因逢空襲意外死亡,來不及立下新遺囑,因此遺產全落入第二任年輕妻子,而不是均分給照顧多年的親族。其實這些遺囑、婚姻、殺人動機等描敘有點複雜,不過看著看著也快看了一大半,而高潮就落在後面的劇情,白羅又照例漂亮地解決難題,而一直以為會配成對的男女主角,結果巧妙地推翻先入為主的印象,心裡的感想是這對表兄妹跟本就是口嫌體正直,嘴上說不要,心裡倒是挺誠實的類型,男方一來硬的,女主角馬上就回心轉意,不過男方那招,愛你愛到掐死你,感覺很面熟,好像在某個漫畫家的作品裡見過的樣子…

《黑麥奇案 A Pocket Full of Rye》
老實說看完感覺還好,看到中間瑪波小姐才出場,心著想她會和書裡的情節有何關連,原來只因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女佣,常常被人忽略,書裡也常略過不談,理由無他,因為它不是重點,但本書的命案其實是以女佣為起點,一開始並不能看出來,直到瑪波小姐來了之後,才把焦點轉移到女佣身上,最了解人性的瑪波小姐,三二下就看出兇手,像書裡所說:是個壞到骨子裡的傢伙,可是又忍不住喜歡他…一手策畫出假手於他人的謀殺案,再把利用的棋子嘲諷般地滅口。但對女佣來說,真到死前仍一廂情願地相信,虛假的甜言蜜語,抱著美好的幻想,死在心愛的人手上,是可喜又可悲的結局。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嘆》懶病上身

最近懶病大發,天氣一暖,整個人就是提不起勁,懶洋洋、懶得運動、懶得寫心得….大概一直沒有新的泉源,滋潤心靈的綠洲,所以上網去搜尋一下,結果不搜還好,一搜尋整個大大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找到許多意料之外的東西,只能說eMule是好物呀!!! 沒想到整個勾起日時光的回憶,真是太好了。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Agatha Christie (十二)》死亡終局:古屋:七面鐘:底牌


《死亡終局 Death Comes As the End》
本封面再度與內容相差極大,我對封面這種地方其實還滿care的,除非是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否則借書買書絕對會挑好看一點的書,其他本的封面馬虎虎的就算了,但這個封面畫了一個洗手台與站在門邊的人影,大概是沒有慧根,看不出圖裡的concept,以為書裡是否真有此類描述,等打開第一頁就看到作者正經八百在註解上寫說,本書的時間地點架空在西元前2000年的埃及等,還好心地解釋古埃及的曆法,但還是沒進入狀況,看到正文時後,內容真得發生在古埃及~真得發生在古埃及~真得發生在古埃及,完全是胡思亂想,覺得會有啥穿越時空到現代的內容,大概網文看太多了。由於完全跟封面畫得不一樣,看完覺得內容滿嚴肅的,連帶使男女主角談起戀愛來也異常嚴肅,其實一個鰥夫一個寡婦還真沒啥搞頭,這本書的背景雖然遠在西元前,死亡人數頗多,還有引人深思的人性,基本上算是典型的家庭倫理慘劇。

《古屋疑雲 Peril at End House》
看到中間已預測到劇情走向了,前半段第一位死者出現後,一直沒再出現第二位犧牲者,中間作者不停地在製造煙幕,拖了有點長,配角又不討喜,雖然白羅與海斯廷上尉再度出場,照例純情大叔海斯廷又會被年輕女孩煞到,或是與白羅鬥嘴,可是這本並沒有很歡樂。而從死者身上不難推想兇手,通常愈不可能是下手的人就是真兇,可見兇手完全是在自導自演,從種種伏筆中可以預料到動機為何及其中曲折過程,看到最後幾頁時,作者還來個虛招一晃,揭曉謎底時以為猜錯了,但是看手上頁數還不少,就知道後面還有戲,結果所料不差,起承轉合很四平八穩,連兇手下場也是如往常一樣,總之就是看得不夠過癮。

《七面鐘之謎 The Seven Dials Mystery》
一群無所事事的上流年輕人開了個玩笑,結果隔天發現捉弄的對象已死在床上….本書人物跟另一本《煙囪的祕密》好像有關連,像巴特警長、伯爵一家等已相識,但只看本書覺得摸不著頭腦,以為女主角跟男主角會配成對,結果男主角才是…. 看到後面真有點吃驚,反正就是一群年輕人的風花雪月,歡樂的配角也不少,很像小兒女們的遊戲,只不過連巴特警長也下海湊一腳,這本書警長戲份挺多的,雖然還是很像木頭,但已經比其他本書很好了。

《底牌 Cards on the Table》
四個偵探,四個嫌疑者,很大手筆地把偵探白羅、巴特探長、雷斯上校與奧利佛夫人一同在本書裡合作,本書顧名思意,就是桌上的牌局,一場宴會裡的牌局,死者正是宴會的東道主,一場牌局裡,四名偵探與四個嫌疑者正在打牌,沒人知道是誰下的手,雖說是四對四的結構,看似很豪華很合理,但是其中有個大問題,就是我不懂橋牌呀,說起撲克牌我只沉迷過連環新接龍,連大老二也很少玩,所以這樣一來看書的樂趣減了不少。而且作者在四名偵探出現戲份上嚴重失調,雷斯上校跟本就出場幾次就酷酷地消失了,奧利佛夫人只能算是業餘的,幾乎是在白羅與巴特最常出現,也是他們在主導,但雖然二人戲份還挺多的,其實看完感覺平平,大概是他們很難擦出火花吧。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Agatha Christie (十一)》破鏡:13個:冒險家:拇指一豎

《破鏡謀殺案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
人真得要謹言慎行,否則一不小心就禍從口出,做出害死別人害死自已的事都不知道。看到最後才知道謎底,雖兇手很明顯知道是誰,通常做賊的喊捉賊,不是沒有道理,可是一直想不透動機為何,其實就在以前上課教過的東西裡,在當年國中健康教育裡時其實有提過孕婦在懷孕前幾個月不能接種德國麻疹的疫苗,否則會生出畸形兒,當時就想真發生的話,是一件很恐怖悲慘的事,沒想到本書的殺人動機竟然是為此,結局也挺悲慘的。此外這本書也很感傷,作者又帶我們重回聖瑪麗.米德小村,瑪波小姐大半生活在此的小鎮,如果說《牧師公館謀殺案》是歡樂的開場,這本《破鏡謀殺案》就是曲散人終的尾聲,瑪波小姐又更衰老了一些,更令人感傷的是那往日生活的描寫,曾在開場風光過的玫瑰花園,現在也不復存。

《13個難題 The Thirteen Problems》
這本我比較喜歡另一個書名「The Tuesday Club Murders」,像老奶奶說故事一樣,瑪波小姐與他侄兒和一群朋友,組成星期二夜間俱樂部,在一間舒適的房間,圍著壁爐邊,看著每個人輪流說一個故事,打發漫長的夜晚,此書讀起很令人輕鬆愉快,全書正是瑪波小姐精采的個人秀,尤其配上很傲嬌的侄子雷蒙及歡笑的配角,從每人的口中說敘一段令人費疑所思的謎案,而他們置身事外,氣氛如此安詳,因為他們不在哪裡,只是把它當成消遣,但瑪波小姐每個故事都精確無誤地說出解題,讓眾人刮目相看,而她只會停下手上酻在編織的毛線,輕描淡寫地說:
「你只是人生閱歷不如我多罷了….住在聖瑪莉米德小村能讓我觀察到許多人性….」

《年輕冒險家 The Secret Adversary》
如果說偵探多半是獨來獨行,雖有助手和忠實的朋友,但多半是終身未婚。阿加沙.克莉斯萊蒂筆下的二大偵探,白羅與瑪波小姐就非常符合這個描寫,但本書主角,絕對是作者最私心偏愛的角色,女主角杜本絲擁有靈敏直覺,男主角湯米有縝密冷靜的頭腦,一動一靜又默契絕佳,作者真得很偏愛這二個角色,不僅讓他們結成夫婦,還出現在多本小說裡,之前己在《諜海》看過了,但那時看的沒頭沒腦的,沒特別覺得好看,按時間順序,應是這本是前傳,是二人如何相識及攜手解決難題,寫得不錯,但有些繁瑣。珍奧斯汀曾說過一個寫作規則“別把與書裡無關的人物牽扯進來。反而言之,出現在書裡的人物就一定有某種意義,所以神祕的勃朗先生,必定是書中的某一人物所暗藏的雙重身份,許多事推理偵探類型的書也是運用此規則寫故事,想當年《達文西密碼》裡其實主謀很明顯是誰,但當初看到結尾時,真得有吃驚一下,但是後來都看到丹布朗都用差不多的模式在寫時,就沒在大驚小怪了。

《拇指一豎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
湯米與杜本絲夫婦再度上場,說實在的目前為止,以他們為主角的作品裡最欣賞這本書,故事是從養老院開始,理所當然的本書角色年齡層居高,每個人的語氣都很老氣橫秋,湯米與杜本絲這對夫婦,丈夫的極沒存在感,相較之下女方的在描述事件時顯得話很多,很典型的一動一靜的搭配。覺得前半段寫得比較好,從一幅鄉間風景畫,尋找畫裡神祕的別墅,發生屋裡的祕密,後半段從女主角被打昏後,整個結構有些鬆散,最後也結束的莫名其妙,可惜了前面的舖陳。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昔日》中國文學啓蒙期

國中三年是我大量閱讀的時期,跟朋友去租書店借書來看,少女、少年漫畫、言情、武俠、科幻小說,像是開了竅一樣,無所不借,無所不讀,消磨了大量時間,那時真是一段快樂的日子,上高中後有課業壓力,不能那麼常跑租書店,否則會被碎碎唸,慢慢地只等待幾個極喜愛的作者的連載,不過上大學後,有較多自主的零用錢,開始把念念不忘的漫畫買下來收藏,至於現在不跑租書店了,網路把實體閱讀轉成平面化,雖然少了點手翻的樂趣,可是也慢慢習慣了,畢竟可以省時省力。
(圖片來源:遠流博識網)
談起閱讀,其實小時候沒多喜愛看書,,比起來更常看電視,就算看書多半也是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居多,直到國中開始看了金庸小說,不知為何非常為迷,當時日以繼夜一部一部地讀下去,每借到一套,就上課偷看,下課也看,吃飯也看,洗澡也會帶進去看,甚至睡覺也會爬起來看,一心只想把圖書館裡的金庸全集給看完,每次都怕借不到想看的系列,久而久之,看書的速度就很快了。光看還不夠,當時還把打工賺來的錢,一部部地把它買下來,當時買得是遠流出版的平裝版,一次買一套大都就是一千元,全部買下也要七千多,全靠打工慢慢存錢,國中時班上也有幾位同好者,我們偶而會交換心得,像有位男同學就跟大力推薦《連城訣》很好看,但我比較喜愛的是《天龍八部》,金庸全集裡包含許多詩詞歌賦、戲曲飲食、諸子百家的古典文學,雖然很通俗的,但那時才開始一頭栽進文學的世界,也慢慢會去閱讀全都是文字的書,自然而然就能領會其中涵意,國文課對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科目,全靠當年累積的功力。

《嘆》辦公室生態之二

在聽同事閒聊時,曾聽到有個同事轉述她老公的話:「小孩歷史考零分沒關係,因為最不重要,其他科目一定要考好……….」由於同事幾乎都有小孩了,有上高中,國中、小學還有還在安親班的,常常聽到這些媽媽們對教育的看法,但令我覺得很無奈,覺得教育十年如一日,家長們的心中還是認為小孩交給學校老師教就好了,或是英文數學最重要,其他文科考不好沒關係…..等等,諸如此類的想法,好奇是大家的想法真是如此,還是只聽到一小部分人的想法,我所在意的是父母究竟能給小孩多少文化方面的教育,又會在想這些同學們的小孩長大後會是什麼面貌,其實有怎樣的父母就會有怎樣的小孩,反觀現在社會上號稱經不起壓力的草莓族,也是被教育出來的,父母給什麼養份,小孩就吸收什麼。

台灣一向是重理輕文,常在新聞上看到什麼數理資優生獲得到金牌等消息,但文化教育方面最弱,因為這最難被量化傳授,像數學解題有一定的公式邏輯可依尋 ,但國文等是抽象的概念表達,二者很難混為一談,於是對國文沒興趣的小孩,被老師硬背,而對邏輯沒天份的小孩,數理也讀得很辛苦,但我對國文等科目比較偏好喜愛,最近新聞總覺得把國文給妖魔化了,或是社會名人三不五時引用文言文的句子,都讓我覺得荒腔走板的可笑,文學有其功用,在於提升自身文化的涵養,如果依照那位同事的說法歷史課一點用處都沒有,當二十年後他小孩長大成人,或許會問出孔子是誰?三國演義是什麼都不知道!!!

《嘆》辦公室生態之一

工作至今也半年多了,在一家普通的中小型公司上班,離家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又能準時上下班,對目前工作還算滿意,但是唯一的煩惱的事:如何與同事相處,因為同事都是已婚有小孩的OL媽媽,上班閒聊的話題不外乎是:小孩、老公與八點檔,而對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很難與她們打成一片,有時真覺得同事談話很空洞膚淺,甚至到常識不足的程度,例如前陣子赤壁很火熱時:
同事A:「三國最後是誰打贏了呀,是劉備嗎…」
同事B:「是曹操吧…」
同事A又問:「孔明是站哪一邊呀……」

甚至是
同事C:「最近要買隻SONY的手機….」
同事A:「SONY的手機是Panasonic做的嗎」
同事B:「是易利信才對!」
同事A:「剛才不是說SONY嗎!! 」
同事C:「SONY就是Sony Ericsson啦」

這不是在炫耀大學生有多了不起,也不是想抬身價 (好吧!心裡是覺得有那麼一點了不起 )可是聽到像這樣的對話,心中整個無言以對,雖然也明白這些同學要賺錢養家帶小孩也很辛苦,但幾個月相處下來,唯一的心得大概就是:這些婆媳妯娌大姑小姨的事,因為她們感興趣也就這些,其實也不是所以的職業婦女都是如此,以前在別處打工時,那裡的同事,雖也是來自不同生活圈的婆婆媽媽們,但也不全然只會把話題放在這些事上,有的也是會對新事物感興趣,願意去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識,但如果和目前的同事們想談一些書本或是大學生活的話題,那可能很難,因為同事們會用一種你來自異世界的冷淡眼光,來表示她們不曾聽過及不感興趣的態度回應你,久而久之也找不出什麼話好說,因為上班整天聽到這種對話,又覺得隔隔不入,實在很想找個地方發洩一下,不然憋在心裡真難受~!

《Agatha Christie (十)》殺人不難:四魔頭 :啤酒

《殺人不難 Easy to Kill》
阿嘉沙.克莉斯蒂雖是以推理小說出名的,不過在維基百科上寫的資料說她同時也有寫浪漫愛情小說,所以我也會特別注意看她寫男女主角間的互動,首先這本書的男女主角閃光很大,屬於一見鐘情的類型,可是見面場景竟寫,男主角心中覺得女主角宛如女巫下凡的神情,這種越奇怪的形容詞,越給人印象深刻。而這本的謀殺案實際上都已發生的事,只是人們都是以意外來解釋,直到男主角來暗中調查為止,中間照例會有一大段的煙幕,所以排除掉那些名單,大概就猜得出兇手了。其實在看書時,心裡一直浮現這張圖,圖中女人長長的黑髮垂落在身邊,巨大的身軀就像山脈一樣,跟書中的幾段描寫,有莫名的吻合。



《四大魔頭 The Big Four》
這部書很有衛斯理傳奇的感覺,雖然倪匡寫書時間在以後,但以我先看了衛斯理傳奇再看《四大魔頭》時,很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這本書不是單純謀殺案而是追緝神祕集團的冒險動作小說,白羅在本書,不再是溫吞吞地坐在椅上推理,反是受制於人地被動地尋找真相。而看過衛斯理傳奇系列,也常常有主角捲進某件不尋常的案件後,發現背後暗藏著內幕,主角通常也會遭到幾個性命危脅的警告,而且幕後主謀雖然不會指名姓的說出來,但通常都是知道是中共,剛好本書的四大魔頭之首正是中國人,總覺得有在影射什麼,可是也不太明白當時的局勢, 猜不出來是否暗有玄機。 本書又有熱血純情的海斯亭大叔出場, 書內處處充滿白羅與海斯亭的堅定的友情的描寫,閃光很大,開頭還來上一段兩人心有靈犀地想給對方一個驚喜,書裡的謀殺案件都算是小菜一碟,四大魔頭的主要的首領從頭到尾都沒現身,大多是四號的戲最多,中間的追緝過程還不錯,還出現白羅的意中人露斯考夫女白爵,可是戲份超少,沒頭沒尾就出現了,但是最後四大魔頭毀滅的也很離奇,搞了半天也不知道到低發生啥事,只能白羅運氣太好,要證人有證人,要幫助有幫助,要什麼就有什麼。

《啤酒謀殺案 Five Little Pigs》
書又名五隻小謀殺案,但我認為這本跟首童謠沒多大關連,頂多是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但這本書的謀殺案卻是發生在十六年前,死者跟犯人已經過世,但死者的妻子被指控謀殺她的丈夫,二人遺留下的女兒在長大成人後,決定要追尋真相,而找上白羅,對白羅來說這真是一件具挑戰性的案件,留下的只有人的記憶,但不變的是人心。其實看完覺得還ok,覺得和尼羅河謀殺案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倫的三角戀情,大家都認為丈夫變心另有了愛人,結果只是情婦的一廂情願,丈夫愛得還是妻子,所以兇手從被害者反過來成為加害者,很悲慘。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戀戀情深(1993)》 青澀強尼戴普與康安李奧納多

話說當年的鐵達尼號 Titanic(1997)後,全台風靡的程度,至今還沒看過有什啥電影能造成如此轟動,鐵達尼號爆紅後,連帶著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也翻出來,像男女主角以前的片啦,還記得這部《戀戀情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就是在電視上看到,打著就是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名號,其實當年得知這訊息時,以為這部片是另一部《全蝕狂愛》誤很大,原本想看的是激烈的同性之愛,結果差了十萬八千里 ,也誤打誤撞地看了強尼戴普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合作的戀戀情深》,當時我還拉著我姊一起守著電視前,播了沒多久也覺得不太對勁,不過還是給它看完了。
這部劇情簡介很簡單:美國愛荷華州小鎮上的一位年輕男孩Gilbert Grape,他既要照顧弱智的弟弟,還有足不出戶的母親,直到跟著流動露營車來的becky出現,他渴望能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裡有新的變化…………所以主角其實是強尼戴普,這也是我看強尼戴普的第一部片,當時覺得這個長髮小生很有憂鬱的氣質,配上電影那種淡淡的氣氛,還滿不錯看,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會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煩悶,Gilbert希望過隨心所欲隨處而安的生活,但不得不挑起照顧家人的重擔,因為全家的重心都在母親身上,而他母親只希望能平安長大,所以親情的羈絆,也是愛的負荷,種種因素使他要照顧Arnie,人人希望改變,但像是Gilbert工作的雜貨店不敵新開幕的大型賣場,生意下滑,老板卻撞見Gilbert手上拿為了慶祝Arnie的生日蛋糕,看到那段真得覺得既無奈又黯然,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人們樂於接受新變化,可是改變後被淘汱的老事物,往往是最眷戀的,片子拍得很細膩溫馨,不過當年我和我姊看完後的感想是該死的沒死,不該死卻死了,小小催淚的結局,媽媽死了,Gilbert帶著拖油瓶Arnie,等著becky的露營車,想去哪就去哪裡,但二人仍然還是在一起。

《嘆》真好~真好~

看到等待的作者們出了新故事,而且接二連三地紛紛冒出,寫得很好,很好~不枉費了那麼久,看得飄飄然,上班時也飄飄然地沉浸在故事內的情節裡,完全自溺在故事裡,同事的閒聊聲只是背景音樂,一晃眼就下班了,可是最近好累,下班做完例行常事後,就想躺在床睡覺。

連續二個禮拜加班後的周休,在家睡覺睡得飽飽,真好~!!上星期春寒逼人,跑去淡水吹風,幸好沒有頭痛感冒,可是也好不到那裡去,渾身酸軟,頭昏眼花,又要接連上班,終於放假了,不過生理時鐘還是很早,跟以前晝伏夜出生活大不同,一早就起來了, 中午吃飽飽,躺在床上看書,自然而然就去周公online,睡得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