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先生》圖森二部曲 Monsieur


「先生」的內容大要,主角年約29歲,有一份位階甚高的職業,並且住在未婚妻家中,某日無緣故被人弄傷手腕,請假去坎城休養幾天,當尚未成年的未婚妻另結新歡,「先生」不得不搬到另一處住所時,卻被鄰居強邀共同撰寫一本礦物學的著作,並與鄰居受邀到一位金髮女子的家中度周末,回到巴黎後「先生」幫忙看顧哥哥的雙胞胎侄女,又在咖啡店被兩位研究歷史的客人搭訕,「先生」試圖搬家但又重回此居所,為了避開鄰居的糾纏,他帶了把椅子到屋頂看著天空,回想結識未婚妻安娜.勃魯哈特的經過。此書讀完自覺隱約有種的幽默感,比起另外兩本書的主角,「先生」更常陷入一種荒謬尷尬的情景裡,例被陌生人糾纏不清等…而「先生」總是不冷不熱回應說:人啊,都是一樣的。另外要說本書為作者目前沒有寫到性交的一本作品,法國人一向不避忌床戲(?!)其實Jean-Philippe Toussaint是比利時人(跟白羅一樣),他描寫性愛場面的口吻就只是性愛,不像有些情色文學中H是必需的殺必死,但本書也是有露點、自瀆的描寫,但讀起頗為滑稽無奈。「浴室」、「先生」和「照相機」三本主角的形象,給人消極退縮的形象又常聯想到水,不知是作者否有引申老子道德經的思想。

薛丁格(註:Erwin Schrodinger,奧地利物理學家)的實驗,這是一種理想化的實驗:有人把一隻貓放進一間緊閉的房間,裡面有一小瓶氰化鉀和一個檢測器,在檢測器裡有一種不穩定的放射性原子,只要原子一發生裂變,檢測器就會觸動一個裝置將玻璃瓶打碎,然後貓就會死去(人啊,都是一樣的)。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並沒有。因為那種原子在一個小時之內發生裂變的可能性是一半對一半,所以問題是:六十分鐘之後,那隻貓是活還是死?牠不是死就是活,不是嗎?但是,根據哥本哈根(Copenhague)的解釋,一小時過去之後,那貓就處於一種虛無縹緲的境地,牠有百分之五十活的機會,也有百分之五十死的可能。你會說,可以去看一看,了解一下,看上一眼不會將牠看死,牠如果死了也不會將牠看活。但是,根據哥本哈根的說法,只要看了牠一眼,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對牠所處狀態的數學描述,使牠從虛無縹緲的境界進入一種新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牠或者是活著,或者是死去,這得要看情況。

撇開那些少有的、短暫的思想不談(它們還沒有形成就在他的腦海裡消失了),先生願意順著他的思路去思考,這時他就不再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不知道向東還是向西。從前,他或許很可能表現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實體,可惜是兩個抽象的實體,各個方面都截然分開。其中之一就是他自已,是靜止的,一直都相當愜意的;另一個是時間,在他身上運動著。而現在他心中出現了這樣的念頭,即不存在兩個實體,只有一個實體,這就是他無法抗拒的、現在正將他帶走的廣闊的運動。

在獵戶星座的附近,夜空一片純淨,大雨過後顯得特別開闊。先生站他的椅子旁邊,久久地注視著天空,漸漸地,他感到自已融入了夜空中,現在他只看到由各個星座的點和線連成的網。在他的腦海裡,天空變成了一張巨大的地下鐵路線圖,在他的頭頂上閃閃發光。於是先生坐下來。他毫不困難地找到了天狼星,再從那裡出發,他的目光掠向蒙巴斯迎客星,經過塞夫勒-巴比倫星,在貝特格斯星那裡稍作停留,最後到達他想要找的奧德翁星座…..就是那裡,在先生的腦海裡,總是籠罩著那一片夜空的星光….現在,先生的周遭已成了黑夜。他坐在椅子上動也不動,頭部後仰,他重新將目光投向無限的蒼穹,將思想集中在彎曲的地平線上。他呼吸平靜,用思想越過整個夜空,遠遠地進入宇宙記憶的深處,一直到天涯盡頭的光輝。當先生達到不動心境界的時候,腦海中便不再有任何思想湧動,他的腦海就是世界-這是他召之即來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