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謀殺》威爾基.柯林斯之「白衣女郎(1860)」

「我不知不覺地揀了最後的方向,沿著那條冷落的大路漫步走去,記得我正在猜想坎伯蘭的兩位小姐是什麼模樣,可就在那一剎那間,我全身的血液都凝結住了,突然有一隻手從我後面輕輕地搭在我肩上.....
就在那寬闊和光亮的大路當中,就好像在那一瞬間從地下冒出來,或者從天上掉下來似的,站立著一個孤零零的女人,從頭到腳,穿著一身白衣服,我朝她看時,她一張臉緊對著我,嚴肅地露出探詢的神氣,一隻手指向籠罩著倫敦的烏雲。」

因為英國作者威爾基.柯林的「白衣女郎」有出中文版(聯經),所以就順便也一起看。
作者的「月光石」、「法律與淑女」這幾本書運用的手法,特別都是由各角色視點來描述故事的發展,依作者說法是像法庭證人一樣輪流說明,也推動情節的高潮起伏。我才發覺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美國當代著名的偵探小說家,也非常喜愛此種手法,並且運用的更為極致,劇情反轉比它更曲折。不過威爾基.柯林斯沒有賣弄的這麼誇張,他比較追求的是懸疑氣氛的渲染,「白衣女郎」並沒個一個很明顯的偵探推理,我看完覺得它比較偏向哥德式小說,孤苦無依的女主角,一個威脅性的秘密,一個古老的詛咒,以及無數的困擾,神秘頹廢的大宅、嫉姤狠毒的姑母,帶有黑暗、恐怖、邪惡、死亡命運的元素。讀到一半時,又發覺「咦?這本書和莎拉華特絲的《荊棘之城Fingersmith》好像呀!」之前有看BBC改編的電視劇,但《荊棘之城》原著還沒有看,雖然瘋人院、交換身份、家庭畫師…等都有出現,但兩者劇情走向卻不一樣,所以不確定是否為作者的致敬,由可以看出「白衣女郎」還是影響力很大。另外本書偵探比較像是主角一男二女在擔任,又籠罩著一股驚悚的氣氛,很難找個代表性的場景,只好選了鬼裡鬼氣的「白衣女郎」登場畫面,雖然大半夜地遇上一位神祕的白衣女子挺恐怖的,但不得不說人心比鬼更恐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