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天使墜落的城市》Fin De Siecle的耽溺

對威尼斯的印象就是總有一天會被水淹沒的城市,而威尼斯至今仍存在那片瀉湖中,然籠上一層陰影,覺得那是座即將死亡的城市。大學剛好上過一位留學義大利老師的課,第一堂課就是拿出「流動的威尼斯色彩」及「看不見的城市」二本書,經常大談特談,之後更是常聽到許多關於義大利的人事物,免不了的也引起好奇心。威尼斯崛於8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直到1797年拿破崙征服歐洲,稱威尼斯為「歐洲最美的客廳」也結束共和國的統治。那些曾經盛況一時的城市相同有過朝花夕拾,亞得里亞海的潮汐及它不斷下沉的命運,使威尼斯最獨一無二的城市,這個與水共存的城市,也像水一樣高深莫測。

《天使墜落的城市》的作者John Berendt曾寫了《善惡花園》台灣商務,1999,約翰.伯蘭特/著,于而彥/譯,這二本書相隔數年之久,曾有人說多數導演一輩子只拍一部電影,其他作品不過都只是為第一部電影下註腳…此話也挺適合用在這二本書上的,雖然一本是談美國南方古城沙凡納,此書《天使墜落的城市》是水都威尼斯,書的引子用鳳凰歌劇院(La Fenice Opera House)失火事件(1996)。作者以訪客的模式,從發生火災,來到威尼斯落腳,探尋鳳凰歌劇院失火之謎,再側寫道地的威尼斯人的看法,上從貴族名流、騷人墨客、藝術家到市井小民、走卒攤販等,就像在聽威尼斯的傳聞逸事一樣,以鳳凰歌劇院為主軸,再橫跨現在與過去的威尼斯,書寫他們口中的威尼斯,而非外來過客對威尼斯的印象。這種寫法較能使讀者代入書中情境,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去過或了解威尼斯,我認為比起有深度也有厚度的珍.里斯Jan Morris寫的威尼斯,作者寫法就像八卦記者差不多,但是有涵養的記者(其實他本來就是),上本「善惡花園」也是用類似的手法寫成,只不過他拿的引子是同性戀槍殺案件,比較假道學的人可能就不喜歡吧,此書以小段的故事組成,但又隱隱相連呼應,會來得容易上手(?),只在後半段出現同性戀的威尼斯詩人自殺案件,當作奇聞異談。

威尼斯給人的印象究竟為何,許多文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威尼斯寫入書中,托瑪斯.曼Thomas Mann/魂斷威尼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鴿之翼,艾弗林.渥夫Evelyn Waugh..這串名單還能再開下去,珍.里斯Jan Morris寫得威尼斯也不是不好看,只是非常縝密深厚,常常讀一讀就zzz,另外還有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以馬可波羅向忽必烈講述所見到和遊覽的城市,每一個都像是威尼斯,此二書私以為不可不讀,只是趣味性沒像《天使墜落的城市》來的高而已。另一章威尼斯與世紀末Fin De Siecle應該沒啥關係,只不過覺得都有種華麗、怪誕且頹廢的感覺。



下邊為簡體版背景是聖馬可大教堂加上嘉年華面具,空洞的眼睛彷彿無言地嘲諷著人們,上邊是時報版的也是在聖馬可廣場的大鐘樓,及好像在拍戲的天使、主教跟 士兵,是滿符合書名,不過《天使墜落的城市》的含意,其實有嘲諷的意味,所以一個捉其形,一個寓於意,而這二版是少數覺得都滿好看的封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