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終於要前往吳哥寺(小吳哥),下午參觀重點都在吳哥寺,連日來的行程常會經過小吳哥,來來去去過門而不入,都會看到護城河的草地,坐著出外野餐的人群,有些是觀光客,但大多是放新年假期的華裔當地人,挺有秀拉「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的感覺。當我們在忙碌趕行程時,只見他們坐在草地樹下,很輕鬆悠閒地以春光和古蹟佐茶,想想也滿羨慕的。
吳哥寺前面廣場非常熱鬧,總是充滿許多人,有志一同地朝聖般前進。吳哥寺Angkor Wat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古蹟,內圍長1025公尺,寬802公尺的土地。這樣說可能還沒什麼概念,但用全世界最大的「天安門廣場」來比較,天安門廣場南北長880公尺,東西寬500公尺,總面積比吳哥寺小了一點,略約與紐約曼哈頓相當,更何況加上寬190公尺的護城河,形成外圍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3公里的長方形大寺廟。想起當年大概是國中生時期,某個周六下午沒事做,電視也沒啥好看,就決定轉到Discovery頻道,正好介紹吳哥的水力工程,其實也不太清楚吳哥窟是做什麼,只知道它在一片平地上建立起來非常方正的建築,多年之後終於能親身站在吳哥寺外。吳哥窟這個譯名,讓人以為像個山洞什麼的,其實它非常平坦工整,只有中間的塔樓是最高視線的焦點。
參道寬有9.5公尺,兩邊沒有護欄,但也不覺得危險,雖然感覺水挺深。走在護城河的參道上,感覺非常奇妙,就比例上來說,這條護城河的190公尺寬度,更適合用在大吳哥城 Angkor Thom。而護城河佔去超過大半的總面積,比吳哥寺內圍土地還多,所以從空照圖來看,好像建在一大片長方人工湖中,寺廟、島廟都不適合用於形合吳哥寺的規模,它是一座寺廟城。
從遠端入口走到外圍的西塔門,共有三座塔樓,這裡看不到後方的五座尖塔,山形牆上雕繪「羅摩衍那」的戰爭,導遊沒有讓大伙停留太久,很快就帶著走往右邊的塔門,也就是南邊的塔門,
入口柱子上有很多彈孔,據導遊說法是從前打戰留下的(應該是紅色高棉時期),為了逼迫躲藏在寺內的反抗軍出來,並不是要破壞古蹟,在柬埔寨內戰時的軍隊頗重視吳哥古蹟,很多損壞是由於生計而來偷盜古蹟變賣。因為吳哥寺規模之大,尺度空間很難塞進相機裡,雖然已經買了一顆廣角鏡頭,但還是不太滿意,只能用接圖模式湊和一下,最好有360度環場拍攝,才能感受到實際效果。
第一個重點是這尊八臂毗濕奴神像,高達3.35公尺由一整塊石頭雕成,因為吳哥寺是獻給毗濕奴神的寺廟,也是當時的國廟,它打破吳哥寺廟坐西朝東的習慣,也有人認為因為東邊土地緊臨暹粒河,沒有足夠的腹地等因素。這神像原本應該是供奉在中央聖殿的塔樓,但被移到南塔門,手臂可能有拿法器之類的東西。
附近也有幾尊神像,供人參拜,下面是位光頭尼姑在和當地人談話,當然吳哥寺還是一座使用中的寺廟,在同一空間的各國觀光客,參觀行程人來人往。
另一個重點是南塔門旁的仙女浮雕,吳哥寺近兩千尊阿帕撒拉仙女Apsaras,只有這尊露齒微笑,但這一面牆壁顏色顯得特別不同,總在懷疑是不是後來仿製復原,要不就是有另外清洗處理。
搞不太清楚阿帕撒拉仙女Apsaras和蒂娃妲女神Devatas有何不同,只知道一位是飛天跳舞的仙女,但她們在外觀上感覺好像差不多。這大小仙女被葉飾波浪包圍,很生動有趣。
然後吳哥寺牆上到處佈滿淺浮雕,這處好像古銅錢花紋的織錦。
接著又走回參道上,看著遠方的尖塔,內外參道總共有475公尺,還有好大一段路要走,參道有蛇怪欄杆,兩旁從前原是古城的遺跡,現在都剩下茂密的樹林,大概走到一半,導遊就帶大伙往左邊步下台階。
經過北藏經樓,走到水池前要拍團體大合照,因為這裡是吳哥寺最佳取景的地點,睡蓮水池倒映著吳哥寺的畫面,非常有意境,特別是日出東方昇起,五座尖塔呈現最美的天際線。不過此時此刻擠滿各國遊客,然後旅行社早已請好攝影師佔位,隔天拿到照片,專業器材等級拍得果然很清楚。這裡在「古墓奇兵」出現的畫面,結合洞裡薩湖水上人家的生活景象,也很熱鬧,小木船不知道是不是當時安潔麗娜.裘莉划得那艘。
拍完照走回 參道,終於來到吳哥寺外第一重迴廊,主入口現在整修,所以從側邊入口上去,然後這石獅腳以前可能是斷了還是怎樣,後來再復原的顏色比較白,就像穿襪子一樣。
第一重迴廊也是著名的浮雕長廊,東西南北四面廊牆上的浮雕,總長約600多公尺。一般而言都是建議先參觀完整吳哥寺,再來欣賞,所以此處並沒有停留太久。
第一重迴廊與第二重迴廊之間,有一處呈從十字→王字→田字形的走廊,南邊廊道裡擺來自不同年代、地點的佛像,又被稱為「千佛堂」,不過佛像、祭品、掛縵和黃傘蓋眾多擺設,和許多遊客、參拜者,實在太擁擠,所以很快就退出來到十字形中心。
這裡比地面稍高,可以看到十字形迴廊功用在於巧妙地連接到上層平台的走廊,四個小內院裡有據書上說,可能為了防漏水而糊上一層黏土的長方形儲水石池。非常有趣。
但那時注意力全被這空間吸引住,交叉拱頂,內外雙排柱廊在十字形中心,轉角搭接的如此自然,平面圖上看還沒什麼,可是一到現場的感受,實在太Amazing了。還有上方雕飾蓮花細部、跳舞仙女的橫飾帶、石材色澤無一不浸潤地恰到好處,都不知道要看哪裡好!
不過也沒太多時間在十字形迴廊流連,因為來到第二層平台上,大排長龍的隊伍,都是要上去吳哥寺的遊客,因為有人數限制,導遊並沒有要登上第三層平台,還有12歲以下的小孩也不能上去,所以導遊要大伙跟緊一點,別讓人插隊,還真得有滿多洋妞、陸客就默默插進去了。
仰望高有11公尺第三層平台,確實很高大,然後吳哥寺是高棉建築古典風格的極盛時期。錐形塔的發展臻至成熟,具有曲線輪廓。長廊更寬,一邊有半長廊,同心圍以軸向長廊連接。吳哥寺平面配置並不複雜,只是因為吳哥寺的比例太巨大了,讓人無所適從,然後四個面向其實也都長得差不多。
然後排隊時也沒啥事好做,就只能東張西望,看到一隻小猴子很靈活奔跑在第二重迴廊屋頂上。牆上刻著許多仙女。
目前登塔的木梯設在東北方,其他階梯一律禁止爬行,有了木梯參觀第三層平台更為容易,但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手腳並用攀爬上去,真想試試需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登上天頂。
很快地終於來到了吳哥寺的須彌山頂,從前的人們到底得費多少工夫才能來到此處?第三層平台的平面配置,挺像第二層平台的十字形迴廊,只不過它只有單邊雙柱在內圍,四個角落在尖塔,而最中央是聖殿塔樓,因為有限制人數,也不顯得擁擠,然後導遊沒有跟上來,又怕像昨天落單,所以不敢太忘神。
登高遠望來時路,西邊平台階梯的坡度比較緩,腹地也比較大,下方各有兩處藏經樓,用矮圓柱建起的十字步連接中央平台,還有遊客排隊登頂的尾端,遠處天空則是熱氣球,西北方或許可以看到巴肯山,但那時正是太陽西晒的時候,光線很刺眼。
據說最好是從內圍西北方或西南角仰望中央塔樓,但這裡是東面背光的院落,太陽落點在剭屋頂邊上,光斑非常大。
這裡應該是西北方的內院,有一邊的山形牆在整修,階梯門廊旁使用圓柱,還用到門楣上去了,又可看到迴廊巧妙地一階階抬升中央塔樓,上面的山形牆也是一層一層抬高,塔頂離地面有65公尺高,約是18層樓高度,中央聖殿好像封閉中,據說裡面有個深達25公尺的大洞,因為吳哥寺是當時的國廟,就是國王死後就葬於此處,既是陸墓也是寺廟,現在裡面的陪葬的寶物早已失落,現在洞不知道還在不在,要不然黑漆漆的,掉進去應該很恐怖。
被太陽西晒的仙女,古銅色的光滑肌膚,華麗性感的服飾,很像巴西嘉年華會的熱舞女郎。肩膀上的洞,應該是早期整修原廟時,搭鷹架需要支撐點,就在牆上鑿洞,現在德國專門研究並修復吳哥寺的仙女浮雕。
大小仙女的浮雕,大仙女厚唇一字眉,手上的花還從前面跑到後面,很俏皮。
然後門框、窗台的紅漆應該是以前遺跡,同樣有淺淺的花紋浮雕,覺得也太費工夫了吧!
逛完一圈趕緊下來,下面還是聚滿許多遊客,穿著傳統舞蹈服飾的舞者也在休息。
經過南面的扶手階梯,以前有對法國夫婦爬吳哥寺,太太不幸失足意外,所以先生就出錢加了一道鐵扶手,還有水泥階梯,以免有更多意外,現在統一由木梯登頂,所以其他入口都封起來,不然聽說之前都是爬西面較緩的階梯,然後從南面扶手階梯下來,導遊說幾個月前鐵扶手很光滑,現在都生繡了。
登完頂心情還挺輕鬆,走出下第二層平台,看向西邊藏經樓,以及遠處的落日。
回望第三層平台的迴廊和尖塔。
雖然第一重迴廊四面都有浮雕牆,但一般而言南廊主題較精彩,所以就直接被帶來從南廊西翼開始,「蘇耶跋摩二世的軍隊」就是呈現建廟者的出征史實的功蹟牆,然後參觀吳哥寺之後就有點累了,所以浮雕內容什麼的,沒有認真在聽導遊解說。但其實這四面浮雕長廊,幾乎包羅大多數神話場面,光走一圈就能看完各處吳哥古蹟,出現在山形牆、門楣雕刻的主題。只是時間有限無法一一看盡。
浮雕被摸得黑不溜秋,現在都用繩子隔離起來了。
西南角的轉角拱頂,依然非常驚嘆。
落日的太陽光射入迴廊。
沿著原路走出來,這是寺廟外的十字形露台,尺寸也非常大,就像個大舞台一樣,不過現在禁止通行。
參道旁兩側的藏經樓,據說是日本負責修復。
參道旁棕糖樹下的小販,竹筒賣得是棕糖樹汁,但導遊說要新鮮現取的才好喝,大概半小時內就得喝掉。
西塔門外的七頭蛇怪。
出了塔門後,看著夕陽西下,感覺愰若隔世,重回人間。
護城河左岸的景色,然後看到吳哥寺岸邊有小碼頭,似乎搭船遊覽小吳哥也不錯,但仔細想想只有西面比較熱鬧,可以看見景色,其他河面上大概只能看到兩岸的樹林,視線根本看不到小吳哥。
這時才發現對面停車處廣場,被日本人立了一根世界和平柱,真妙。
後來這天晚上安排欣賞夜間大型史詩劇「吳哥的微笑Smlie of Angkor」,晚餐就在附設的餐廳吃Buffet,菜色非常多,口味還算過得去,粗吃粗飽,因為人也很多,裡面感覺有點悶熱,又要跑來跑去拿東西很累,但挺喜歡吃裡面的涼拌米粉,酸酸辣辣很開胃,吃飽後就到外面等表演開場。
表演有中、英、柬三國同步字幕,而且很大方可以自由拍攝,只要別用閃光燈,這三隻孔雀不知道是不是白天在吳哥寺看到的。裡面場地很奇妙,有點像小時候看的紅包場、歌廳秀,擺得是籐椅,坐起來挺舒服。
表演完雖然放著很不搭的「快樂頌」,但是過程算有誠意,演員都會出來謝幕,可以上前合照留念。
平面圖來源《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Angkor Map 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