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Angkor》吳哥 Day4-3/羅洛士遺址群.巴孔寺 Bakong


離開BanteaySrei又坐了快一小時的車程,趕到羅洛士遺址群 Roluos,它屬於吳哥早期風格的代表,巴孔寺 Bakong是當時統治者的國廟,也是第一座明顯的寺廟山形式,由於羅洛士遺址群靠近洞里薩湖,所以護城河規模都相當大,用以調節雨季氾濫的湖水,最外圍面積有900×700 公尺,內圍還有一圈護城河,以及殘存的塔門遺跡。巴孔寺最早以磚紅壤修築,之後的繼任者再用增鋪砂岩石材上去,外觀非常好認,只有一座尖塔。





內護城河面也挺寬,兩岸舖有石階,現在水量較少,旁邊還有和尚僧侶修行的寺廟,聽說這附近有小學,小孩閒著沒事就來玩,他們比較喜歡討糖果,態度積極活潑有組織性,還會列隊夾道歡迎,用各國語言稱讚遊客。



 

巴孔寺各有五層,從下到上代表蛇怪、伽樓羅、羅剎、夜叉和大君等五界,高度共約14公尺,加上中央塔樓有15公尺,第四層各有一排小神龕。除了寺廟山的金字塔,四周散落許多零星小遺跡,有八座磚塔、兩排長廳,還有一些小神龕,現在大概是法國仍在維護?入口前有一座神牛南迪雕像,但殘缺破損。




二話不多說,立刻爬上攻頂,俯瞰下方的景色,東邊磚塔已崩落,只剩四個門框與石基礎,據說主門框為獨立式,有八角細長柱和深門楣,原本供奉一尊毗濕奴神像和兩位神妃,現在不知道移設到何處。


中央塔樓內供奉一大一小的佛像。



內部石塊堆得還挺乾淨整齊,尖塔上方也有天孔,但距離太遠只看得到一個小亮點。



塔樓建造時期較晚,可能「吳哥寺時期」又重新增建,現外面的雕刻狀況不佳,很多崩落缺失,階梯兩旁有石獅守護,隱約可看到東山形牆是跳舞的濕婆神,南邊是「乳海攪拌」,西邊為毗濕奴臥像,北邊為《羅摩衍那》的場面。




南邊的景色。



下面三層平台就像東梅蓬寺一樣,各角落都有石象雕刻,但象鼻被砍掉,其他各尊狀況不清楚。



回到下方入口,加高雙層門框,原本可能是有屋頂的小樓閣。



護城河參道其實也有那伽蛇欄杆,現在斷裂成數節,被擺放在地上,蛇身粗長,兩端的多頭蛇也挺矮胖,當初不知有沒有其他雕像。



回到入口,樹下坐著一隻小黑狗,很像獅身人面像,蹲踞坐在地面乘涼,姿態挺優雅端莊,很搭配舊國廟的古時風範。



結果回頭再望一眼,馬上倒頭睡在地面,就和其他吳哥小狗一樣,作風豪邁不羈。



平面圖來源《吳哥深度旅遊聖經》



Angkor Map 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